1994年5月5日,为弘扬中国历史悠久的紫砂文化,邮电部发行了《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全套4枚。
每枚邮票上都是一把紫砂壶,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壶艺水平,在今天看来,可谓价值连城。
▲《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
1
明·三足圆壶
主图选用了明代时大彬的作品“三足圆壶”,背景为汪文辅的诗句“人间珠玉安可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中间是金石方印的篆文“圆不一相”。
“三足圆壶”又名“大彬如意壶”,高11.3厘米,口径8.4厘米。壶呈浅褐色,闪烁有浅黄色颗粒,精光内蕴。
壶身似球形,下承三乳头形矮足,壶盖贴塑四瓣对称的柿蒂如意云头纹,盖钮如珠,表面似石榴皮。
壶的流、把相对,把稍下刻楷书款“大彬”。1984年在无锡县甘露乡萧塘坟华涵莪墓中出土。
◆作者介绍:
时大彬(1573-1648),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与供春,陈鸣远并称紫砂三大名匠,他也是壶史上使用五色共生矿料最擅长,具有特别贡献的一代名匠,古人称之‘砂粗质古肌理匀’,也是运用五色共生矿料制作五色共生壶的开山鼻祖。
他技艺高超,做工精湛,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镶接的技术体系,被誉为“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
2
四足方壶
主图选用了清代陈鸣远的作品“四足方壶”,背景为汪森的诗句“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怡神宁”,中间是金石方印的篆文“方非一式”。
“四足方壶”高10.3厘米,口径6.7厘米。材质为紫褐色泥,砂质隐现,造型寓圆于方,敦实厚重。
弯曲流,环形把手,下附四饼形底足,制作精细, 质朴大方,结构合理,用功独到。
盖面鼓出,子口密缝紧凑,盖顶与壶身形制相若。壶腹刻铬“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为禹同道兄,远。”钤“陈鸣远”篆书方印。
这件是陈鸣远的代表作品,属几何形类的方器。
此壶的饼形底足,在陈鸣远款紫砂壶上屡见,已形成一种特征,亦可作为赏鉴鸣远壶的依据。现藏上海博物馆。
◆作者介绍:
陈鸣远是继明代时大彬后最著名的壶艺大师。
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具有两大特点:既继承了明代器物造型朴雅大方的民族形式,又着重发展了精巧的仿生写实手法。
他的作品塑镂兼长,构思脱俗,富于创新,并能自制自署,铭刻书法,古雅流利,被誉为“清代砂艺第一名手”。
3
清·八卦束竹壶
主图选用了清代邵大亨的作品“八卦束竹壶”,背景为梅尧臣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中间是金石方印的篆文“泥中泥”。
“八卦束竹壶”俗称“龙头一捆竹”。高8.5厘米,口径9.6厘米。胎泥材质细腻,呈紫褐色,紫润可爱。
此壶设计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器身造型以64根细竹围成,工整而光洁,意境自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壶底四周由四个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做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壶盖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式。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
制技精美,含意深邃,堪称紫砂艺术极品。壶盖内钤“大亨”阳文楷书瓜子形印。现藏南京博物院。
◆作者介绍:
邵大亨(1796-1850),清朝制壶大家。
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
他的制壶以浑朴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
4
现代·提璧壶
主图选用了现代制壶大师顾景舟的作品“提璧壶”,背景为欧阳修的诗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中间是金石方印的篆文“艺中艺”。
“提璧壶”,高14.5厘米,宽18.5厘米。
其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也是顾景舟毕生的经典之作。
提璧壶气质健伟,色泽紫中泛红,深沉朴茂,置放各种环境中品茗观赏,都能显其神采。
提璧壶不仅体现顾景舟大师精湛的壶艺,而且融合了高庄教授所设计的风格、神韵,合作达到最高境界,体现出现代紫砂壶艺的材质美、工艺美、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
◆作者介绍:
顾景舟(1915-1996),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
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推荐文章:
坐着“玩”泥巴,就玩出了天价?真没你
他是中国最“吝啬”的画家,不肯为壶书
季益顺大师作品欣赏
20把壶,能认识3把,你就是高手
远离病毒,老白茶要这么喝!
10把顶级紫砂混方器,带你体验极致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