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的宜兴壶艺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宜兴紫砂文化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不仅仅是因为宜兴优越的地理优势,更因为宜兴紫砂人对这种传统工艺的坚守与探索。
宜兴紫砂人古有供春、时大彬,近现代有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等大师,而在这一批老艺术家之后,如今也名匠辈出。吴群祥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为紫砂壶艺默默奉献的艺术大师。他是『壶艺泰斗』顾景舟的嫡传弟子,深得顾老真传,多年来把紫砂陶艺当作一种文化理念来研究,并发扬光大。
退休不退艺 |
作为顾老的入室弟子,吴老师时刻铭记着师傅的教诲,始终坚持对紫砂艺术的探索与创新。曾创作了『双龙戏珠提梁』、『玉璧提梁』等名壶,作品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被众多美术馆争先收藏。
现在虽然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对紫砂的热情仍旧分毫不减。早上看看报、养养花,下午兴致来了的时候,就工作几个小时,做点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半退休生活,对吴老师来讲,也是十分惬意。
师徒情缘 |
说到吴老师与顾老的缘分,那要追溯到文革时期。那时吴老师刚好初中毕业,被国家分配到丁山的紫砂厂。那里有几个老师傅,其中就有顾景舟老先生。通过几个月的接触,顾老觉得吴老师这个人很老实,想要留在身边当徒弟,于是就去找厂长和书记,让他们把吴老师留了下来。从那时起,吴老师就正式拜顾老为师,一心一意跟顾老学习紫砂工艺。当时拜师不能搞太多形式,所以一切从简,没有跪拜,没有宣誓,只有一杯清茶,就缔结了师徒关系。
顾老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这一点吴老师深有体会。刚开始跟顾老学习时,就打壶身这样一个工序,吴老师就重复了整整三个月,因为不成功,不熟练顾老就不会教下一道工序。这是一个既无聊又漫长的学习阶段,但吴老师还是坚持了下来,一步一步把顾老的手艺学到家。
跟随顾老学习的十几年来,他们师徒之间早已胜似亲人。每逢正月初一,吴老师第一个拜年的对象就是顾老,先拜师傅的年,然后再给父亲拜年,一直延续到顾老过世。这种感情比起一般的师徒情谊更像一种父子之情,无关血缘,也无需道明。
创作与发展 |
1978年,吴老师的作品『双龙戏珠提梁壶』作为建交礼品赠送给日本。青铜式的壶形,敦厚朴质,提梁与肩衔接处化为龙形,与盖上的珠型壶钮相得益彰,是为『双龙戏珠』。除了设计的独特之外,这把壶还很巧妙地结合了实用性,出水自然,提拿适手。如果没有对紫砂创作的深刻领会,是不可能做出这么完美的作品的。
吴老师做壶始终秉承着紫砂的传统工艺,因为紫砂制品是日用品,不能只追求创新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吴老师认为,艺术品是既实用又美观的,所以紫砂制艺要继续发展,还是要不断创新。按照传统的规律去创新,方便使用的同时,也要接近每个人的欣赏水平,这才是紫砂的发展之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得要既顺应时势,又要有创新,宜兴紫砂就是如此,吴群祥老师获得这么大的艺术成就也在于此。
推荐文章:
坐着“玩”泥巴,就玩出了天价?真没你
10把顶级紫砂混方器,带你体验极致方圆
季益顺大师作品欣赏
远离病毒,老白茶要这么喝!
20把壶,能认识3把,你就是高手
他是中国最“吝啬”的画家,不肯为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