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茶经》

小茶馆 0

茶,关乎于茶,但是茶道,关乎于道。什么是道,用语言文字说不清,干脆不说。

先说日本茶道,为什么喝个茶得花上几天时间准备,花上几个小时进行?难道仅仅是为了喝上那碗茶汤?

1906年,有个日本人冈仓天心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茶道的书籍《茶之书》,以这本书为基础,初窥一番何为日本茶道。

“茶道,是在日常污染之间,因由对美的倾慕而建立起来的心灵仪式。茶道教人纯静和谐,理解互爱的奥义,并从次序中挖掘出浪漫的情怀。”

按照本人理解,日本茶道,是个综合性的审美活动。从主客的确立开始,这个活动就展开了。主人要根据相应的客人制定出待客方案,包括茶室的装饰,茶具的选用,着装等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客人不同作出调整,目的就是向客人呈现一种最高的礼仪,而这种最高礼仪具体表现为在茶道过程中展示一种高洁的审美。

首先,一切都必须洁净。无论是客人看得见的地方,还是看不见的角落,都必须认真清理。但是这种清理又以不破坏自然的意趣为原则,庭院要打扫干净,但落叶则任由其飘零;茶室的地板必须一尘不染,但花瓣上的清水则任由其滴落。

其次是茶室的建设装帧,冈仓天心描述为:

“茶室内陈设的物品,只为满足彼时刻的审美需要,除此之外毫无装饰,体现出一种高贵的清贫。”

“但是表象的背后,是艺术构思的深思熟虑。茶室所有细处被精心安排的程度,绝不亚于任何富丽堂皇的宫殿庙宇……从建筑到施工,皆需具备极大的审慎与精细。”

“茶室内所有器具皆具醇厚的时光印记,几乎所有新物种都是种禁忌,只有竹制的的茶筅与麻料的茶巾是簇新洁白毫无污染的。”

由茶室的构建几可窥到日本审美的精华:其一,可见之处的简洁;其二,不可见之处的精细。

主人如此精致雅洁,客人又岂能是庸夫俗流。

客人要配合主人的茶室,选择素净而在环境中不显突兀的着装,遵守传统而必须的礼仪。最重要的是,客人要具备一双能看穿主人在极细微处所动心思的慧眼,并由此得到美的感受。

这样的主人和客人碰撞,便促成了日本审美的集大成者——茶道。

由此,一个绝妙的词汇也因应而生——一期一会。

一生中可能只能和你见一面,仅此一面;亦或,这次见面有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见面。所以,要以最高的礼仪,最好的方式来招待你。难得一面,世当珍惜。

最后是茶道的进行。客人从进入庭院开始,一切就都在无声之中。主人点茶的手法必须精准利落,复杂的一套程序里不能有多余动作。

客人则默默欣赏茶室的布置装饰,主人的服饰仪态,以及茶具跟茶汤本身。而这一切的观察,不是独立的,要综合体味和谐的意趣。

这样看来,日本茶道包含了服饰、建筑、园林、花道、室内装饰、礼仪、品茶、器具等等方面的审美。最核心的是,种种审美不能独立突兀的存在,必须互相融合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才是最精华所在。

冈仓天心总结为:

“茶之哲学,并非像我们通常对此理解的那般仅是一种唯美的趣味,它同时融合伦理与宗教,表达了我们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全部见解。茶是保健学,因为它强调洁净;茶是经济学,因为它显示了朴素中的舒适而非繁复昂贵的乐趣;茶是精神的几何学,因为它定义了我们对于宇宙自然的分寸感。它使它的信仰者成为精神上的贵族,故而代表了东方民主的精髓。”

冈仓天心由日本的茶室对照比较了西方室内装饰:

“西方的室内装饰总是永恒不变的地充斥着琳琅满目的绘画、雕塑和古玩,给人一种炫富的恶俗印象。单是欣赏一幅画作,我们就需要投入巨大的心智与心念,欧美人的艺术能量想必用之不竭,不然又如何日复一日安住于诸多作品的行色光影之间?”

东西方原本是两套审美体系。

追根溯源,日本茶道传自中国宋朝,而关于茶道在中国(1906年)的现状,冈仓天心亦有论述:

"唐朝是国力的巅峰,宋代则是艺术的高潮。从全才大艺术家宋徽宗,到最有名的词人之一李后主,文化艺术可谓从上到下的繁荣,但是这一切在元朝蒙古人入侵以后彻底颠覆。对后来的中国人来说,茶仅是一种妙饮,而与境界理想之事毫无瓜葛。国家连绵不息的灾难,夺去了他们品尝生命意义的热情。他们变成了现代人,也就是说,他们失去了青春朝气,变得更为实际了。他们失去了那种崇高信念,而正是这种信念,构建了诗人与古人那永恒年轻、朝气蓬勃的幻想……他们的茶叶常有沁人的花香,但他们的茶盏之中,唐宋茶道的浪漫却已荡然无存。"

1906年的情况,也基本符合当下。英式下午茶的格调代表西方,日本茶道的精神代表东方。那么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呢?

幸亏,我们有《茶经》。

《茶经》,唐代陆羽著,创作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详细介绍了茶的产地、制作方法、煮茶法、饮茶法、茶具等等。我们单独挑出煮茶法来看看唐人是如何喝茶的。

唐代的茶一般是制作成团或饼,煮茶分为三步:

第一步:烤茶。用茶夹夹住茶饼在炭火边烤,烤到散发出香气时趁热装进纸袋,以防香气散失。

第二步:碾茶。烤好的茶碾碎,筛出茶末备用。

第三步:煮茶。水煮到有鱼眼一样的小水泡冒上来时,加入盐调味;等锅边的水像珠子在泉边翻动时,舀出一瓢水,然后用筷子在锅中旋转搅动,放入茶末,茶末就会随着漩涡中心沉下去,等茶水开始翻腾时,把之前舀出的那瓢水缓缓倒入,以保留茶的精华。

这样,茶就煮好了。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愿意,完全可以恢复这种饮茶法。

《茶经》中描述了古人饮茶的形式,我们再从诗歌中找找古人饮茶的精神,比如:

之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之二: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之三: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从这三联诗句,可以感觉到,古人饮茶的风雅在于山水自然之间。

我忍不住想象这样的场景,古人带着火炉木炭,来到山溪边,烧火煮茶,然后作诗记录一下。

(我同时也忍不住想,其实我们今人也会带着火炉木炭,来到山溪边,烧火——烤肉,然后拍照发朋友圈记录一下。)

“茶”字的一种经典释义是“人”在“草”“木”间,这样来断字,光字就已经很有意境了。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确失去了古人饮茶方法的传统,但唐宋茶道的浪漫并没有消失。我们的经典史籍中记录着茶,我们的诗词歌赋中咏颂着茶,只要我们的文字还在延续,我们就不会失去饮茶的精神。

再说日本茶道,精致是精致了,不过是种精致的小家子气。

假如我能有机会参加一次日本茶道,我会参加么?老实说,观看还行,但不会参加。我认可日本茶道所传递的文化省美,但不代表我就认可它的具体行为。

我真正想的是:

去浙江杭州喝西湖龙井,

去四川雅安喝蒙顶黄芽。

去福建桐木喝正山小种,

去广东潮州喝凤凰单枞。

去贵州都匀喝毛尖,

去安徽太平喝猴魁。

去湖北恩施喝玉露,

去湖南君山喝银针。

去云南喝普洱茶,

去西藏喝酥油茶,

去新疆、内蒙喝奶茶。

这才是我泱泱大国之境界!

但是这种喝法,跟茶道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也有关系。

我认为,茶道的最高境界,唯有清茶一杯,无他。因为如果有道的话,道也只在心中。


推荐文章:
开卖茶叶店的生意可行吗?开家茶叶店的
养生花草茶
金银花茶的制作
石斛怎么泡茶
低聚果糖沙棘茶
“茶珍”包装这样设计,难怪被誉为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