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白春芽属于半烘炒型绿茶,原产于浙江省东阳市东白山一带,是婺州东白的前身,为恢复历史名茶,创制于唐代,1980年恢复研制,因产地而得名,又称“婺州东白茶”、“东白茶”。
东白春芽成品茶外形平直略开展,形似兰花,色泽翠绿、芽毫显露,具嫩板栗香,汤色清澈明亮,并伴有兰花香,滋味鲜醇,回味持久,叶底嫩绿。
据分析,东白春芽含有的氨基酸为4.397%,茶多酚为23.51%,氨酚比为18.7,可与西湖龙井相媲美,具有提神益思、止渴生津、清食除腻、杀菌消炎、减肥健美等功效。因而国内外人士皆喜爱东白春芽,把它作为品尝、馈赠的佳品。
东阳东白茶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到晋末,唐宋时就已闻名于世,贵为贡茶。陆羽《茶经》中就有“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载。唐代李肇《国史补》所列贡茶十四品,婺州东白茶名列第十品。明朝许次纾《茶疏》记载当时所尚名茶,亦列有东白茶。明隆庆《东阳县志》:“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岁进新芽茶四斤”。清代,东白茶仍享有盛誉。
历史上对东白春芽的自然品质、产制运销也都有记述,清康熙《东阳县志》载:““大盆(盘)、东白两山为最。谷雨前采者谓之芽茶,更早者谓之毛尖,最贵。皆挪做,谓之挪茶。茶客反取粗大,但少炊之,谓之汤茶。转贩西商,如法细做,用少许撒茶饼中,谓之撒花,价常数倍。”
东白山原为佛教胜地,传说此茶最早为僧尼所采制,后传入民间。之后几经沧桑,在抗日战争开始至解放前夕,因茶叶滞销,茶园大部荒芜,只剩少量野茶,名茶濒绝。1980年,在浙江农业大学和省农业厅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东白山茶场开始恢复试制历史名茶东白春芽。经过几年的实践,制定了东白春芽的采制技术规程,1985年该课题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定名为东白春芽。
东白茶之所以能成为名茶,与产地的自然条件及采制技艺有关。据《大清一统志》载:“东白山在东阳县东北八十里,高七百三十丈,周五十里,亦名太白山。”东白山位于东阳之东北,与诸暨、嵊州接壤,方圆40公里,主峰名太白尖,海拔1195米,崇峻巍峨,为浙东群山之雄。
东白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日晴夜雨,昼温夜凉,有利于茶树新梢内含物质的积累。山坞有茂林修竹,溪涧多清流激湍,山地土层深厚,多酸性土壤,腐殖酸含量丰富,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东白山茶区遍生兰草,所产的茶香气清芬,有兰草花香,滋味鲜爽甘醇,清洌适口,汤色翠绿带黄,明净清澈;冲泡后,芽叶成朵。干茶条形似兰花,色翠而嫩黄,形状美观。
东白春芽的鲜叶原料为浙江省三大群体良种之一的“东阳木禾种”,源于东白山,具有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等特点。于清明至谷雨间采一芽一至二叶初展芽梢。经摊放、杀青、炒揉、初烘、复烘等工序制成。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和精湛的采制技术使东白春芽色香味俱佳。
恢复后的东白春芽在全省名茶评比中多次被评为一类名茶,1991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名茶证书。1993年成为省内首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的品牌。2001年获中国茶叶学会第4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中国农产品实用博览会名牌产品奖、”浙江省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等。
推荐文章:
白茶散茶、饼茶真的只是形状区别吗?
不是所有“白茶”都是白茶
柠檬红茶的制作
宝洪茶历史记载?历史传说?
黄茶:温暖的黄温情的汤
喝乌龙茶你喝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