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茶属于绿茶,是新创名茶,产于浙江省宁海县望海岗一带,因产地而得名。具有鲜明而又独特的耐贮藏、耐冲泡的高山云雾茶风格,以及干茶色泽翠绿、汤色清绿、叶底嫩绿的“三绿”特色。其成品茶条索细紧挺直,色泽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清澈,香气持久,有嫩栗香,滋味鲜醇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嫩绿成朵、明亮匀齐,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也被广大消费者称道“不喝不知道,喝过忘不掉”。
望海岗位于宁海县,海拔931米,系天台山脉分支。山峦蜿蜒,每逄晴好之日,登高极目,可见东海樯桅点点,隐隐绰绰,海天相连,风光无限……,望海岗也由此得名。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地质肥沃,雨量充沛,雨露滋润,昼夜温差大,且不受任何污染,形成独特的宜茶环境,因此鲜叶原料的内质优异,尤以微量元素锌和镁含量特高。
望海茶的采摘十分讲究,于清明至谷雨前开采,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以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芽叶的“三不采”的严格要求而一枝独秀。采回鲜叶需用竹垫摊放3~4小时后方可进入加工。经杀青、揉捻、做形、烘炒等工序制成,在做形时需用双手握茶旋转、揉搓、抖散,使茶条细紧挺直,不勾曲。每公斤干茶约需7万个左右茶芽。
望海茶从1982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名茶。1984年被评选为浙江十大名茶。1995年获第2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9年获中国茶叶学会第3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公元208年,西晋太康元年,宁海始置县邑,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宁海自古产茶,也是出好茶的地方,七山一水,二分田,背山面海,溪流纵横,位于祖国半月形海岸线的中部,北纬北纬29°05—29°32,处在世界公认的北纬30°黄金产茶带之间,受惠于北半球顺时针环流海洋性气流,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5.3—17°,无霜期230天,且常年山岚弥漫,风清气润,山区多香灰土的自然生态禀赋。
南宋时期篡修的《嘉定赤城志》卷二十四载有:宁海禅院一十有二,宝严院(即宝岩寺)在县北九十二里,旧名茶山”。宝元中(1038——1040)建,相传开山初,“有一白衣道者植茶于本山中,故今所产特盛。治平中(1064——1067)僧宗辩携至入都,献蔡端明襄,襄谓其品在日铸上,为乞今额。蔡襄为北宋朝廷重臣,也是鉴别茶叶的著名专家,史家说“蔡君谟善辨茶,后人莫及”。因此这段有关宁海茶山“道家种茶、释家呈茶、儒家赞茶”的典故不仅成为中国茶文化史中的一出千古雅事,而且也确立了宋代的宁海茶叶品质,在贡茶‘日铸’之上的历史地位。
千年前的宁海不但寺观而且农家均已普及种茶,“前垅摘茶妇,顷筐带露收。艰辛知有课,歌笑似无愁。”这一宋代著名的宁海籍诗人舒岳祥所著的真实反映妇女采茶劳作,反映官府以茶课税的《摘茶词》就是鲜活的佐证。宁海有不少500米—1000米峰峦迭嶂的高山台地,有众多200米—500米的丘陵缓坡,多为面海向阳,都是天赐的种茶宝地。宁海有山叫茶山,有乡称茶院,有村曰茶堂、茶坑,自古沿袭至今。
在这片灵山秀水间的世代茶人也始终怀揣着做好茶的那份渴望与感恩。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与时俱进,开发符合现代人健康理念的名茶,在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陈洋珠带领下的研发团队登上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溪温泉之巅的千米高山望海岗,结合无性系良种繁育与栽培的新技术,继承并融合优秀的传统制作工艺,匠心独运,成功研发了传承宁海千年名茶余韵,体现具有高山风骨,大海情怀的宁海茶人品格的现代名茶——望海茶。
1982年6月,经过陈洋珠两年的实践精心研制的“望海茶”,一举夺得浙江一类名茶。2011年,宁海被誉为中国茶文化之乡,望海茶被誉为中华文化名茶。望海茶因宁海而功成名就,宁海也因望海茶而名扬四海,愿袅袅望海茶香带给你物质价值与精神文化的同步共鸣。
推荐文章:
不是所有“白茶”都是白茶
黄茶:温暖的黄温情的汤
柠檬红茶的制作
喝乌龙茶你喝对了吗?
宝洪茶历史记载?历史传说?
白茶散茶、饼茶真的只是形状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