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黑茶会崩盘吗?

小茶馆 0

 

你的黑茶还好吗?或者说,你有多久没有碰到大客户了?

之所以说起这个话题,缘于之前和一个朋友的聊天,一家以黑茶为主的公司在2017年创造了自己的新记录:

一家曾经销售过亿的企业年营业额创了历史新低:不足2000万。

而来自于圈内的信息似乎也坐实了这个消息:在过去,来厂里提货的,动不动几百万,还只是收藏的客户,连经销商都算不上,而现在,几万块就可以拿一个城市代理,却招不到商。

大势如此吗?很难讲,作为六大茶类当中的后起之秀,在普洱茶之后,势头最猛的当属黑茶,可以喝、可以藏,外观五花八门,尽管概念没有普洱茶那么让人眼花缭乱,但产量实在大的惊人:这种茶几乎不挑原料,只要你愿意,什么原料都可以做,可以用来压千两茶、百两茶、压砖、发花、也有散茶。

功效更是了不得,你能了解的茶的全部功效在黑茶这里都是PLUS版的,不容否认的事实,“粗茶淡饭更养人”从古到今就已经被无数次的验证过了,无须再赘言,可是,黑茶真的那么神吗?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黑茶的消费量(或者说消耗量)与早期的普洱茶一样,成了一饱受诟病的问题。只藏不喝的茶终归是会出问题的,普洱茶走过的路,黑茶也会走,如果白茶选择这条路,那也会走这条路。

所以,紧压茶最大的问题是适饮性太差,这是产品外观层面的问题:你买回去的千两茶、百两茶,无论是买来自饮还是收藏,你喝过吗?

或者说,这样的茶你如果要喝的话,有工具开启它吗?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如果这种产品最终只剩下“镇宅”、“镇店”和“收藏”的功能,那它还是茶吗?到底还有什么价值?

必须承认,黑茶不属于“好喝的茶”,甚至于不属于“香的茶”,以前销往藏区、边区用以煮饮或调饮,达到促消化、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如今,即使在原来的边区,黑茶的消费量也在减少(虽然没有确凿的数据,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来单一的茶饮开始逐步多元化,茶品消费此消彼长也是不争的事实),最终这些作为收藏品的“黑茶”,谁会来接盘呢?

所有“反人类”设计的收藏品,归根结底就都已经背离了茶的属性——茶是拿来饮用的,如果不是拿来喝的茶,都会把这种产品推向边缘:类金融衍生品或是直接的融资介质——一句话,这是部分人的“玩物”。

“黑茶传销”饱受诟病由来已久,我无意去探讨这种做法的是非功过,但作为一种在市场上存在的流通品、茶品,必须具备基本的饮品属性:

适饮性:适合拿来饮用,无论是泡饮、煮饮,最起码要方便开启,或是直接开启好;

便捷性:人们可以没有负担地去消费或品饮这种茶品,不一定随时随地,但至少不至于太过麻烦;

健康性:坚持饮用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有某些方面的保健作用当然更好了。

消耗性:必须是可以流通、能够被消耗掉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讲,大部分的紧压茶消耗性差,所以,鼓励人们去存储、收藏的多数是消耗极慢或是几乎不消耗的产品。

在这里我有一个观点,好茶就要在她最好的时候被喝掉,这是好茶最好的归宿,而垃圾存放一百年还是垃圾,把它归入垃圾堆里重新分类回收利用才是它的宿命。

从黑茶复兴到现在,市场上的黑茶真正被喝掉了多少,尤其是那些紧压茶的品种,这个题目值得关注;

从消费者接触黑茶到现在,那些能够喝黑茶的每天每月每年可以喝掉多少黑茶,这个数据值得获得;

从认识黑茶到成为黑茶的经销商,经你手的多少茶叶,进货多少卖了多少,还有多少库存,多久可以卖掉或是良性流转,茶商心里最为通透;

在这里,我既不是要唱衰黑茶,也不是去诋毁任何人,作为六大茶类的一种,每种茶都有它的人群和特点,黑茶也一样,只是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和产品形态来对待这种茶类,至关重要;

作为一种已经被验证会对人们多个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产品,黑茶的价值到今天还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问题是,这种产品要以怎样的形态来与用户、消费建立连接;

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甚至是一去不复返了,黑茶的“历史遗留问题”抛给了茶叶从业者,只有面对,无可逃避;

无论是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还是90后、新中产的消费主力兴起,摆在人们面前的时代命题都无可回避:

怎样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连接用户,这不仅仅是黑茶要去面对的课题,也是每个人必须作答的题目。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既不希望一个茶类崩盘,也不希望商家朋友们破产,更不希望消费者被蒙骗——事实是,越来越清醒的消费者比商家更擅长于喜新厌旧的见移思迁。 


推荐文章:
这些红茶入门知识一定要了解!
秋冬温暖旅程,从一杯红茶开始
什么是拼配大红袍?
白茶,是被悄悄收藏的记忆
绿茶中最受欢迎的六大名茶
龙井茶冲泡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