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茶源地理:铁观音的近代史,就像一场跌宕起伏

小茶馆 0

1985年,国家宣布放开茶叶收购,茶叶“统购统销”的时代结束,中国茶叶迎来市场的生机。

90年代,机械带来了工艺的改进,而奋进的的安溪茶商也带着铁观音“走南闯北”,不断扩大铁观音的销售范围,使得它红极一时,成为很多人尝到的除家乡茶以外的第一种茶,打开了人们对于茶的审美性口感。

没过几年,安溪县感德镇引进空调做青技术,“鲜爽高香、汤色清淡、汤水细腻,大受传统绿茶消费区消费者的欢迎,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从此有了清香型、浓香型铁观音之分。铁观音的“绿茶化”之路在感德被打开,火热的程度让当地乃至整个安溪的茶农惊喜不已,也饱尝甜头。

“一到茶叶季节,感德茶市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别说挤不进茶市里了,你根本就进不了感德。”

“我这边在做茶,旁边站着好几个广东的茶商,都在等着茶。他出一斤一千,另一个人就说我出一千二,最后我说都别吵了,这茶我给谁都不是,做出来有多少你们平均分。”

“你看,这些楼房,这些小汽车,都是茶叶换来的。但他们都不住这里,都到安溪县城去厦门买房子去了。”

村里的农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转向做茶叶生意,扩大茶山面积,批量制作轻发酵工艺的清香型铁观音,以迎合市场。安溪县祥华镇也搭上了清香型铁观音这趟列车,依靠茶产业摘去了省级贫困乡的标签。

茶叶自由市场发展时间不长,人们认识铁观音的时间更短,然而清香型铁观音一出现便已压倒性占据市场,以致于消费者都还不知晓铁观音的传统滋味,就以为清香型便是它的原貌。而茶产区也在这一路上迅猛直冲,过快过急,使得问题渐渐出现。

在茶源地,“不少老茶树被挖掉改种单一品种”;在茶品上,“约从2010年开始,这股热潮开始降温,伴随而来的还有‘土壤破坏’等负面声音”,然而大量非安溪产的“安溪铁观音”充斥市场,产值甚至超过安溪产量的4倍。福建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分析:“一旦跳出安溪的范围,这些地方的铁观音能否按照安溪的标准生产?喷洒农药、工艺不过关,这些都影响着安溪铁观音的名声。”

庆幸的是,问题被看见,有人在坚守,有人在回归。

在铁观音的发源地西坪镇,王志团兄弟是为数不多的还在做茶的年轻人。“让父母欣慰的是,2015年兄弟俩便做出好评连连的‘本山王’,坚持传统工艺制作的红心铁观音、用栀子花窨制的栀子乌龙都受到客户的肯定”。

在21世纪才成规模开发茶园的龙涓镇,“刘金龙在2008年带领举源村的一些茶农成立了举源合作社,以流转、租赁和入股等形式整合茶园,从茶园管理到茶叶生产都有统一指导……他一心要打造可复制、高效益的自然农耕生态茶园模式”。

“在这里我们才是外人,是我们来打扰它们。”面对着茶园里的野生动物,来自安溪官桥镇的陈育鑫说。2008年,一直在做茶叶生意的陈育鑫决定回安溪寻找山场做基地,几乎走遍了内安溪的所有茶区,最终在竹园村找到了符合有机茶生产基地标准的300亩茶地。

除了种茶人、做茶人的努力,还有安溪县政府在积极弥补过去对铁观音市场缺失的引导,企业如八马茶业、三和茶业、华祥苑、日春茶业都在应市场需求,寻找符合自身的健康发展之路。

安溪的经历,像是一场缓缓回落的戏剧,但这只是序幕,不是结局,安溪经历过的,很多产区或许也正在经历。在茶产业中如何回归和坚守,终究都落在如何在索取中追求平衡的方式方法上,以及如何在发展中保持敬畏之心。


推荐文章: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乌龙茶那么多 我们该怎么来称呼它们呢
龙井茶怎么泡才正确你知道吗?
炒青和碧螺春之间的区别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民国时期
淡而不薄是白茶,白茶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