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定先我们先确定一个评分的标准,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满分为100分。
外形总共占15分:
包括了干茶的外形是否紧结或松弛(包揉不足,茶叶粗老),颗粒是否肥壮、沉重或较细,轻飘(采摘鲜叶过于细嫩)。
看干茶整体的色泽,发酵充足的呈黄绿色(如正味茶),轻做青的茶呈绿色或翠绿色(消青、拖酸茶),优质茶叶叶表细看带有白霜。发酵不均匀的呈现出花杂绿色,杀青不足呈青绿色,色泽等,不正常的发酵会产生红筋褐红条、褐红点。陈茶会发暗或者枯黑,新茶颜色色泽较为新鲜,两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浅反差很大。
可将干茶分为三段,条形大、紧结度差、轻飘的茶叶浮在表面为上段茶;紧结重实、幼嫩的茶叶集中在中层为中段茶;体小的碎片和沉积在底部的茶沫称为下段茶;中段茶多为好,精制率高。
内质总共85分(喝才是最主要的):
香气占35分,包括香气的香型、浓度、持久度。
香型我们可以简单分为四类幽香型(这种香高雅含蓄,清幽细腻,渗透力强而持久);高香型(香气较强,但不会太持久绵长);粗香型(与高香型类似,但香味稍粗杂),火香型(炭焙茶,深沉内敛的炭火香)。
在闻香的过程中,可以先闻香气的高低、有无异味;次闻香气的类型,有无音韵,香气的优雅程度;再闻香气的持久程度。以浓郁饱满优雅持久为好,高扬纯正短为一般,香淡短青涩粗老为差,有异味为劣茶。
误区:很多茶友觉得只要茶叶闻起来香就是好茶,值钱。但要准确评出铁观音香气的优劣,不能以香高论英雄,香有雅俗高低、纯净杂乱之分,有些茶香气很高,但只浮于表面,闻起来也很冲,有不舒服之感,一些很高等级的铁观音,香气反而显得清幽,但仔细闻之,会感觉高雅自然,这也是铁观音香气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清”。香气中有杂味有刺激性的茶,即使香气再高扬,也不是好的。
滋味占35分,包括滋味的醇厚度、鲜爽度、回甘的滋润、是否有音韵。
茶是饮用品,口感是重中之重,冲泡品尝时要先喝茶的香型:清香型浓香型,正味、消青、拖酸炭焙工艺等口感是会有区别的,在下面青茶禅心会重点再讲下不同的香型。
然后喝茶是否顺口是否带有异杂味:涩味,汤水粗,闷浊,臭青(夏茶易粗涩,平地茶闷浊,发酵不足或不均匀)陈味(陈茶)或者保存不佳产生的其他异味。
再喝茶是否醇厚,鲜爽,音韵,需要也别注意的是,浓不代表好,淡不一定差,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其实吧就是韵味是否饱满,便宜的茶走的差不多都是香高味重的路子,但是越贵的茶,茶汤反而没那么冲,但韵味很饱满。就好像家里的煲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舒服。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加了那么多味精鸡精只是味道浓,对你的口感造成了更大的冲击而已。最后通过多次冲泡喝茶可以直接感受到茶的持久性和耐泡性。
汤色占5分(参考作用):茶汤的颜色、浓度、透亮、沉淀物。
看汤色占的分数最低,是因为汤色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茶具容量,冲泡时间长短,甚至光线强弱等),所以更多是起来一个参考作用,用茶汤呈现出来的色泽,如金黄色、清黄色、浅绿色等,可以判断茶叶做青发酵的程度。看茶汤是清澈,还是浑浊(正常出现浑浊是发酵出现问题,有小部分也是由于制作中包揉不佳产生的后果),通过汤色前后几泡的差异变化,也可以简单的分析茶叶的耐泡度。
叶底占10分:叶底的余香、发酵程度,匀整度、纯度。
叶底可以较为直观和深入的鉴定茶叶品质,叶底有余香说明再次冲泡仍有香气,将冲泡后的叶底倒出,观察叶底的色泽肥厚度,匀整度,用手摸可以辨别叶片的柔软性。发酵以转为黄绿色,叶片柔软肥厚为佳,叶片色泽均匀,碎片较少。叶底杂色则是拼配及茶叶摇青和发酵不均衡的茶也会这样。
叶底的不完整不能作为判断铁观音的依据:现在铁观音的制作工艺以清香型为主,清香型轻发酵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清汤绿水,而非传统的金黄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做茶时要将茶青边缘的红边去掉,人为造成叶面的破损,所以叶子边缘破碎是铁观音正常制作工序产生的结果,并非质量不佳。
推荐文章:
淡而不薄是白茶,白茶有什么特点?
炒青和碧螺春之间的区别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民国时期
龙井茶怎么泡才正确你知道吗?
乌龙茶那么多 我们该怎么来称呼它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