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养紫砂壶,紫砂壶亦养人。经常放在手心把玩的紫砂壶,时间一久,包浆形成了,壶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光泽,自然古朴;经常把玩紫砂壶的壶友,时间一久,气质变了,手中壶引起了人的思考,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邵一诺,是宜兴中学的一个小壶友,2019年宜兴的理科状元,紫砂壶就引起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于高考的考场上挥墨写下《仰见提璧泛春华》这篇作文,语文获得140分的高分,最终被北京大学录取。
仰见提璧泛春华
高提梁,壶有铭文,悠然高蹈,和谐浑成。
以“调和”为主题的壶展上,我站在展台前,用目光摩挲着一壶,那是顾景舟所制的雨露天星提梁壶。壶有铭文——“两三点云不成雨,七八个星尤在天”。
我不解,一向轻曼生而重大亨的顾景舟,为何会与文人韩美林合作?
抬头看到壶展横幅上的两个大字——“调和”,我于是恍然。原来,顾景舟并不是不屑于像杨彭年兄妹一样与文人陈曼生合作。壶与字,亦可以两相调和,文随壶传,壶随字贵。
恍然间,再看那壶,壶身端穆包容,铭文轻快灵动,两相映衬之下,生出一种“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的天地阔达之感。
我想,也许这就是调和的真谛吧,五味和谐,五彩共存,相得益彰方生万千姿态,正所谓“三生万物”。
继续向前走去。
提梁,玉璧,壶面不着一字,真如沈老所言的“光滑圆满不磨莹”。这是顾景舟另一力作——提壁壶。
依旧是提梁,壶面却没有铭文。我不禁将疑惑脱口而出:“这调和二字又体现在何处呢?”
旁有一老者,也在看壶。他淡淡道,“紫砂茶壶本就是调和而成的啊。”
我一拍脑门,恍然大悟。是啊,紫砂茶壶本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为基础,经过匠人聚精会神的糅合塑造而成 。其间历史传统,民俗风物,乡土人情,山水风光又对一壶之成型有诸多锤炼打磨。
纷繁的元素汇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从这“一”中,观壶者又各自生发出不同的感受。欧阳文忠公有言“喜共紫瓯饮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这是在一壶之中体悟了人生的诗意与洒脱。
人生亦如一壶,只有喜怒哀乐歌哭笑泪在一壶之中不争不夺,和谐共存,各自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协调的乐章才得以长响。
我站在提壁壶前,仿佛看到了包括顾景舟在内的抟壶者们,“农忙躬耕稼穑,农闲抟陶做壶”,辛苦与充实的滋味统称快活自在。
梅尧臣曾吟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其清新鲜活之语音犹在耳之际,我静静仰望着,那一壶百态,和而不同。
一把提梁壶,引出了邵一诺同学对人生的思索,下笔如有神。
紫砂中还有很多经典壶型,亦引发壶友的万千感慨(如果有关注我们的小壶友,没准能从下面的材料里找到作文素材呢)。
石瓢
石瓢是紫砂中的经典壶型,形态雅致,舒展挺拔。
据说,石瓢本名石眺,民国时景舟先生,引义“弱水三千,只饮一瓢”将其取名石瓢壶,沿用至今。
石瓢告诉我们万事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贪求。物质的欲望是永远都满足不了的,“有千顷良田,一餐只食三碗。有万间房宇,一夜只睡一床。”物多累已。
仿古
仿古壶又叫仿鼓壶,是模仿古代战场上的鼓制成的。
古代两军交锋,击鼓为号,表示冲锋,诗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仿古壶壶身扁而有力,壶钮扁圆有势,透出的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力量。
仿古壶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应该逃避,而是击鼓进军,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井栏
陈曼生以唐代零陵寺的石井栏为原型设计出了井栏壶,在古代文化中也用井栏代指家乡。
把玩井栏壶,有一种“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落寞之情。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饮水思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处何位,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
鹧鸪提梁
鹧鸪提梁是顾景舟先生携病妻寓居上海治病期间所创,因鹧鸪这种鸟的叫声听起来象就是“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忆悼哀思时选用鹧鸪做词牌。
顾景舟预感爱妻病情凶险,恍惚间仿佛听到了鹧鸪仓惶的鸣叫,果不其然,第二年,他的夫人离世,而鹧鸪提梁也代表了顾景舟对妻子的情。
世间男女,谁又逃的过一个“情”字?
苏东坡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苦吟;吴英达亦有“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的悲歌。
鹧鸪提梁,击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把玩紫砂壶,我们把壶养得越来越润,紫砂壶亦在提醒我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勇敢面对人生险境,不忘遥远的故乡,珍惜身边的爱人。
推荐文章:
坐着“玩”泥巴,就玩出了天价?真没你
10把顶级紫砂混方器,带你体验极致方圆
他是中国最“吝啬”的画家,不肯为壶书
20把壶,能认识3把,你就是高手
远离病毒,老白茶要这么喝!
季益顺大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