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顾景舟宠爱有加的一把壶,一生未制,为何?

小茶馆 0

  顾景舟,被紫砂界称为“紫砂泰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紫砂行业的地位,不可撼动,是近现代紫砂史上的集大成者。

  ▲顾景舟大师

  他,一生佳作无数,经典留世的有松鼠葡萄套壶、石瓢壶、如意壶、提璧壶、六方壶等,价虽千万,仍被后人争抢。但是,这把掇只壶他一生未做,究竟为何?

  是不喜欢吗?

  不是。相反,顾景舟大师很喜欢这把掇只壶型。

  《宜兴县志》记载的掇只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把千金之壶,由制壶巨匠邵大亨所做,为壶中之王。

  大亨掇只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容量约2500cc。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

  邵大亨,是清代中期的制壶名家,所制茗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顾景舟大师赞誉邵大亨,选泥精练,造型审美奥邃,创作形式完美,技艺的高超。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遗憾的是邵大亨壮年辞世,留存后世的作品寥寥无几。

  最早拥有此壶的人可追溯到丁松林先生。据其子丁燮清先生讲述,他父亲的丈人曾在江阴某当铺做掌柜,送给其父一把大亨掇只壶。后来到了抗战时期,被丁松林先生之妻潘菊华的,娘舅周品珍送给好友潘序伦。直到八十年代初,宜兴蜀山一潘姓人家(潘氏第三代子孙)出现了这一珍品。

  ▲潘序伦

  潘家晚辈为了鉴别真伪,特请徐汉棠大师鉴定,并在确系邵大亨真品时,提出愿以一壶换取徐的上品两壶(当时壶价并不太昂贵)。后来徐汉棠将此事告诉师傅顾景舟。顾大师一见此壶,爱不释手,称赞乃是一件稀世珍品。此事被潘家晚辈知晓,推故此壶不予调换,并立即取回收藏。

  1986年潘家晚辈要兴建住宅,经济拮据,不得已出让大亨掇只壶。许四海当时不失时机地以3万元的高价买下,几乎用去家里的全部积蓄。

  有人欲出7万美元收购,破了半个世纪前,英国皇家博物馆,以2万美元收购储南强收藏的,缺盖明代供春壶之记录,但被许氏以“珍品到了收藏家手中,其价格就转换为一种文化价值,出一百万美元也不卖”谢绝。

  不懂紫砂壶大美所在,不懂陶艺作品精气神者,惑于名利,迎合浮躁市场,计较“职称”,较劲“名分”,尽可蒙混一时。但有责任感的紫砂艺人、真正的行家,是只与作品“过不去”,精益求精,壶不精美不罢休的。

  当年紫砂泰斗顾景舟,唯崇拜清代大家邵大亨,“清嘉道以后一百五十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他把堪称国宝的“大亨掇只”真品,放在家里几个月,宠爱有加,再三解读,但始终没有上手制作此壶。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许多人猜测:

  也许是对经典的过分崇拜不轻易上手,

  也许是对艺术的过于严谨不随便动手,

  也许他年事已高不方便出手,

  也许是为了留下永远的“思念和追求”,

  但终因多方原因,顾老一直未曾上手。

  顾景舟去世前,曾专程赶至上海“再看一眼‘大亨掇只’壶”,那是最后一眼的痴情。

  那把大亨“掇之壶”原作,现藏于上海百佛园,成为国家艺术的重器宝典,价值一个亿。

  时过境迁,顾老也已作古,人们期盼的本应有顾老再现“景舟掇只”终没有看到,也已成为紫砂界的一大遗憾。

  ▲“紫砂泰斗”顾景舟高徒徐汉棠

  徐汉棠大师,于五十年代初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成为其第一个弟子。一生尊师之训,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拳拳之心,感激不尽。如今年过八旬的他,依旧坚守在紫砂这份事业上。面对着曾经的过往,仍旧历历在目。

  

  ▲徐汉棠大师掇只壶

  为了弥补师父顾景舟的遗憾,徐汉棠继承师父意志多次准备制作掇只,但都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放弃,直至2010年的时候徐汉棠大师放下全部事情全心去完成师父遗愿。

  期间,徐汉棠大师无数个夜晚都在观摩邵大亨的掇只图,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他都看的很仔细,细细的品位。从画图纸到制壶成型,徐汉棠大师修改了无数次,因为他谨记师父的教导:“一个匠人的责任,不仅仅是对得起匠心,还要对的起匠魂”。

  正是因为如此,徐汉棠大师掇只壶,力追古人,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及精神,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此件掇只泥质细密,紫气莹润,肩项及腹,骨肉亭匀,朴拙浑厚,造工精细,美妙绝伦,雅俗共赏,深受行业内藏家一致好评。

  至此可见,“匠魂”是一个匠人的灵魂所在。



推荐文章:
10把顶级紫砂混方器,带你体验极致方圆
他是中国最“吝啬”的画家,不肯为壶书
20把壶,能认识3把,你就是高手
坐着“玩”泥巴,就玩出了天价?真没你
季益顺大师作品欣赏
远离病毒,老白茶要这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