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斑建盏的特点
鹧鸪斑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鹧鸪斑的羽毛颜色在北部呈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则有白点正圆如珠,这种胸羽的正圆白点为其他鸟类所没有。建盏的“鹧鸪斑”即指釉面呈献出类似于鹧鸪鸟胸部散缀正圆白点的形状。但鹧鸪斑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盏釉面,学界仍有争议。
鹧鸪斑形成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银色斑很容易变灰或消失,甚至在一个斑点中(即很小的范围内)就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斑点的边界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都很大。高温时,结晶物质在釉面漂游,分分合合,在纵向突起又沉入,突起变灰色,沉入就消失。所以鹧鸪斑形状变化剧烈无常,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它的烧成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的严重制约,烧成范围极窄。鹧鸪斑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点优劣差别大,很不均匀。
鹧鸪斑建盏历史
在建盏的诸多品种中,鹧鸪斑盏(在日本称油滴盏)是最具生命色彩的品种,它既不像曜变盏那样惊世骇俗,也不像兔毫盏那般安分守己,它色彩丰富,变化多端,随着岁月的变迁散发出不一样的风采!
据说有一天,夜深人静之时,宋徽宗与宰相蔡京一起在一泓清澈见底的池边饮茶赋诗,用的是建窑曜变天目盏,橙黄明亮的武夷岩茶大红袍汁水注在熠熠闪烁着星光的天目盏中,如满天星斗在旭日初升的清晨天幕闪烁,令徽宗浮想联翩,他突然拍案叹道:“星空虽好,不如满月浮沉更有意境!如果能烧出点点如满月沉泉般的建盏来,那一年四时都能斗茶赏月才是人生最大乐事啊!”徽宗的一时突发奇想却在擅于揣度皇帝心思的蔡京心中激起了非要让皇上一乐的欲望。
于是,暗暗命人日夜加紧创烧“如满月沉江,银光摇曳”般的建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创制,终于烧成功了如满月沉池,银光晃动般的满月盏。
当蔡京命人奉上皇上曾无意间突发奇想的追慕之物时,正是傍晚的御苑中,徽宗手把满月盏,侧晃间爱不释手,突然从远处山间的林中传来几声鹧鸪叫,徽宗灵光一现,朗声叹道“满月盏不够雅,就叫鹧鸪盏吧!爱卿看,多像鹧鸪胸部白色的斑点啊!”
“妙妙!”蔡京当即竖大拇指赞道“鹧鸪盏更雅,更富想象力!”
若干年后,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时,途经道口登郁孤台,写下了千古绝唱“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其实,这都是传说,因为优美,才得以千古流传。都是文人在斗茶时追求的一种空灵神秘的意境!试想:那夜深人静的满月夜,独坐在幽幽的池边,望着池中晃动的那些散落的满月,一定心境摇曳,浮想联翩!而当浓浓的福建大红袍橙黄茶汁冲在这茶盏中,那盏底的鹧鸪斑真像晃动摇曳的满月,心自然会沉淀下来,堕入深深的梦幻境界中。
鹧鸪盏是建窑中的绝品!它的烧制难度和失败率远远胜过曜变天目盏和兔毫盏,宋以后历代匠人意欲仿制,但从未获得过成功。
因为它的工艺难度太大了,那些看似随意的晶莹白点洒在乌黑透亮的黑釉中,不与黑釉相混合,且要一次烧成,那黑白分明的效果要求在窑中自然形成,这实在太不容易,据记载,成功率竟为万分之一!同时代的吉州窑意欲仿制,终未成功,最后只能用二次施釉来达到黑白分明的效果,但结果不是黑溶于白中,就是白与黑相混淆,断出不了那黑如漆白如珠,而且黑白分明,白凸于乌黑的釉面的效果!
真似粒粒晶莹饱满的珍珠在乌亮的漆面滚动。成为瓷坛千古绝唱!足见它的珍贵和稀有!
寻一只极品油滴盏,是所有盏人的梦想,无论是知名度多大的匠人,毕生都在为烧制出这样的一只油滴盏而努力,亦或者是喜爱建盏的茶人,都为能拥有这样一只盏而四处找寻,这也是油滴盏最大的魅力,它不像有些艺术品过于抽象,常人无法追寻,也不像有些艺术品,过于强调匠人的手工技艺,需花重金方可得之。
推荐文章:
“茶珍”包装这样设计,难怪被誉为茶中
低聚果糖沙棘茶
养生花草茶
金银花茶的制作
石斛怎么泡茶
开卖茶叶店的生意可行吗?开家茶叶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