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盏简介
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宗赵佶说:“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冲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贡”字样。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兔毫盏是一种特殊的黑釉瓷器,以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建窑烧造的最为著名。宋代黑釉瓷器极为流行,这与当时的饮茶风气有关。宋代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之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碗内,再冲入沸水,水面便沸起一层白色的沫。宋代从皇帝到文人,都喜爱“斗茶”,即品评茶叶质量的好坏。
兔毫建盏纹饰特点
建窑兔毫斑纹不仅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纹边界在平而上的变化比油滴大,尤其还存在纵向变化,即有隐有显,所以兔毫形状清晰不一,各种各样。兔毫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纹差异较大,即碗上部的斑纹较密,下部较稀,分布不均匀。褐色兔毫的结晶物质是填充在一串类似鱼草的钙长石晶间,这串鱼草征釉浅处易浮出釉面,在釉深处就沉入釉中。而且这串鱼草既把结晶物质套住,又使结晶物质相互隔开。结晶物质是分散的,既不像华北油滴堆积在一起,也不像铁红晶花有序排布,只有浮出釉面的结晶物质才能靠拢。优秀褐色兔毫盏的烧成受坯、釉、窑温的制约,烧成范围很窄,难度很大。
兔毫盏烧制历程
虽然兔毫盏产量较高,但要烧出精品,从古至今,都并非易事。看到建窑遗址成山的兔毫碎片和残件,就会知道宋代窑工为烧制一只精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
兔毫纹的形态、色泽、清晰度、分布状况变化多端。形态有长短、粗细、弯直等分别,色泽有金、银、褐等颜色,分布状况有疏密之别。
通俗的来说,兔毫属于铁钙系结晶釉,这些结晶釉是在窑火中天然形成的,没有人工痕迹。这些建盏制作工艺难度大,所以早期建窑建盏结晶毫纹分离不佳,经常关联在一起,整个盏呈现黑褐色。
建盏烧制的这个过程是渐进的,随着烧制技术的进步,毫纹可以分离开了,但是结晶呈丝状、比较散乱。
烧制关键过程中,温度、气流波动后造成的一种缺陷。但相比之前的边兔毫已有极大的进步。
接着在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宋廷重臣蔡襄的《茶录》问世后,斗茶文化推波助澜地在朝野传播,建盏中的优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文坛巨匠畅怀讴歌的极品。
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生产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自然而然,建盏的毫纹结晶技术相比之前更为成熟。此时的毫纹结晶饱满、圆润、修长。
由上兔毫盏的发展历程,也不难推敲出:兔毫分布疏密有致,形态条达有力、边界清晰、结晶立体者为佳品。所谓疏密有致,就是兔毫覆盖的区域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养眼的兔毫盏,会让人感觉兔毫从盏心往盏沿放射,远观近玩都很舒适。
兔毫盏选购技巧
兔毫需要满足的条件:“兔毫疏密有致、边界清晰、有三维立体效果、色彩银蓝为佳。同一只盏兔毫斑纹会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甚至不同地方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可能斑纹有别样过渡,才会更有层次、立体感。”
在兔毫盏中的各类釉色中,银兔毫系斑纹是最为珍贵的,烧制难度也高出许多。建盏的釉属于铁系析晶釉也可称为铁系结晶釉。而结晶的物质(也就是斑纹)是铁的氧化物。而在铁的氧化物中有二价铁和三价铁。二价铁是强溶剂,容易融到釉中。可以这么说,二价铁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斑纹的色彩和形态。也就是因为有二价铁的存在使得结晶物质十分不稳定。
推荐文章:
养生花草茶
金银花茶的制作
石斛怎么泡茶
“茶珍”包装这样设计,难怪被誉为茶中
低聚果糖沙棘茶
开卖茶叶店的生意可行吗?开家茶叶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