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茶茶叶历史
“天尖、贡尖、生尖茶”等创制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西帮”以晋·祁县、曲沃茶商为主的茶商在采购“陕引”时,与江南坪“德和”号茶行的制茶人,采摘谷雨前后的茶叶,精细加工,经徥分后制成了不同档次的用篾篓装的高级安化黑茶产品,包括谷雨前采制的芽尖和白毛尖;谷雨后采制的茶叶,经筛分后制成不同档次的产品依次为天尖、贡尖、乡尖、生尖、捆尖等5个产品。因其品质高档,在清·道光年间(1825年前后)成了朝廷贡茶,才有了“天尖、贡尖”茶之名。天尖、贡尖以其高档品质不仅是贡茶,还加上生尖,这“三尖茶”也成了大众商品茶。
乡尖、捆尖因为叶片粗大张开,在筛拣后,尚需蒸软装入布袋,两人反复滚踩,使片状茶成为粗条或折叠状。由于制造费工,成本高,销区价格低,至民国时期停止了乡尖和捆尖茶的加工制作。
清末以后,芽尖、白毛尖高档“安化黑茶”散茶不再生产,但天尖、贡尖、生尖“三尖茶”仍为安化黑茶中的上品作为传统产品加工制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2年,因忌讳产品中的“天、贡”有封建色彩的字眼,将“三尖茶”改为“湘尖”。
至1983年恢复了“天尖、贡尖、生尖”茶原名称,直到2010年4月1日由湖南省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布的“湖南省地方标准又统称为”湘尖尖“(DB43/T571-2010)。
“天尖、贡尖、生尖茶”历史上作为“陕引”主销晋陕、关中一带。“天尖”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饮用方便,既可以泡饮,亦可煮饮,既适合清饮,亦适合制作奶茶,深受消费者喜欢,现在以生产天尖茶,深受消费者喜欢,现在以生产天尖茶、贡尖茶为主,也生产少量的芽尖和白毛尖黑茶,销售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三尖茶茶叶特点
三尖茶分别是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天、贡、生尖加工技术较为简单,原料经过筛分、风选、拣剔、高温气蒸软化、揉捻、烘焙、拼堆、包装等工序,即为成品。
天尖茶:是用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 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贡尖茶:是用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
生尖茶:是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三尖茶加工工艺
制作工艺
①原料:传统原料是采摘谷雨后的茶,经过筛分有八十二、八十四、六十四、五十二、四十四等雨筛分筛出的茶按照其品质分别为天尖、贡尖、生尖等茶品。以采用传统原料、传统制造工艺制作的茶品其品质、风味为佳。
现代采用的原料:天尖以一级安化黑毛茶原料为主,拼入少量二级一等黑毛茶;贡尖以二级安化黑毛茶原料为主,拼入少量一级三等黑毛茶;生尖以三级安化黑毛茶为主,较为粗老,大多片状,含梗多睦。
②工艺:湘尖加工,将安化黑毛茶经过筛分、拼堆、高温气蒸软化后装入篾篓压紧定型用篾条捆包后在篾包顶上插3~5个小孔(打气针),孔内插三根丝茅草,用于排出篓内茶直的水、散热,将篾篓茶包放至通风干燥处凉置干燥后而为成品。
工艺流程:主要有18道工序,即:选料→风选→揉捻→渥堆→烘焙→复拦→拣剔→筛分整理→拼配→取料→计量→汽蒸→压制定型→设置通气孔→晾置干燥→检测→包装→入库。
品质特征
A、天尖茶
①外型:团块状,有一定的结构力,搓散团块,茶条紧结扁直,色泽乌黑油润。
②汤色:橙黄。
③香气:高纯。
④滋味:浓厚。
⑤叶底:黄褐夹琮棕褐,叶张较完整,尚嫩、匀整。
⑥理化指标:水分≤14.0%(计重水分12.0);灰分≤7.5%;含梗量≤5.0%;非茶类夹杂物≤0.5%;水浸出物≥23.0%。
B、贡尖茶
①外型:团块状,有一定的结构力,搓散团块,茶条紧结扁直,色泽由黑带褐。
②汤色:橙红。
③香气:尚高。
④滋味:醇厚。
⑤叶底:棕褐,叶张较完整。
⑥理化指标:水分≤14.0%(计重水分12.0);灰分≤7.5%;含梗量≤6.0%;非茶类夹杂物≤0.5%;水浸出物≥22.0%。
C、生尖茶
①外型:团块状,有一定的结构力,搓散团块,茶条粗壮呈泥鳅条,色泽黑褐。
②汤色:橙红。
③香气:纯正。
④滋味:醇和尚浓。
⑤叶底:黑褐,宽大肥厚。
⑥理化指标:水分≤14.0%(计重水分12.0);灰分≤8.0%;含梗量≤15.0%;非茶类夹杂物≤0.8%;水浸出物≥21.0%。
三尖茶冲泡方法
茶具准备
茶具的搭配:冲泡黑茶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壶、陶壶或如意杯冲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则以透明玻璃器皿为佳,便于观赏汤色。
用水水质:泡茶用水一般以泉水、井水、矿泉水、纯净水为佳。
水温:水温要高,一般用100度沸水冲泡;也可用沸水润茶后,再用冷水煮沸其滋味更佳。
茶水比例:高档砖茶及三尖茶茶水比为1:30左右,粗老砖茶为1:20左右。
冲泡方法
冲泡黑茶时,较嫩的茶多透少闷,粗老茶则多闷少透。粗老茶也可煮饮,每个茶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真品黑茶才有其特定功效。
第一步:投茶将黑茶大约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专用杯,它可以实现茶水分离,更好的泡出黑茶。
第二步:冲泡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冲泡。由于黑茶比较老,所以泡茶时一定要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将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第三步:茶水分离如果用如意杯冲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钮,便可实现茶水分离。再将如意杯中的茶水带入茶杯用直接饮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饮用。
饮茶禁忌
忌喝新茶。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因此,黑茶类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忌喝头遍茶。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曾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因此,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同时,水吸收率高,可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
忌饭后喝茶。茶叶(以绿茶为主)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因此,正确的饮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
忌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溃疡病人忌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忌经期喝茶。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症。
三尖茶功效作用
营养价值
三尖茶的保健效果更独特。三尖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这种黑茶里独有的冠突散囊菌,富含18种氨基酸,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药用价值
临床证实,三尖茶具有解油腻、治肚胀、疗腹泻、消脂肪、止渴生津、提神醒脑、调理肠胃、促进消化等功能,长年饮用对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增强毛细血管韧性有良好的效果。黑茶最显著的功效是“刮油”和降“三高”,对肠胃问题有独到的预防、治疗作用节。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主要集中在成熟叶、茎、梗中,黑茶采制原料较老,矿质元素含量比其他茶类高。其中氟对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对治疗冠心病,抑制癌细胞的发生与发展有显著效果,茶叶中硒含量可高达3.8—6.4毫克/千克。
三尖茶储藏方法
存储
冷藏贮存法。将含水量在6%以下的安化黑茶干茶装进铁或木制的茶罐,罐口用胶布密封好。把它放在电冰箱内,长期冷藏,温度保持存5℃,效果较好。
生石灰贮存法。选用干燥、封闭的陶瓷坛,放置在十燥、阴凉处。将安化黑茶茶叶用薄牛皮纸包好,扎紧,分层环排于坛的四周。再把灰袋放于茶包中间,装满后密封坛口,灰袋最好每隔1~2个月换一次。这样可使安化黑茶茶叶久存而不变质。
木炭取贮存法。木炭1公斤装入小布袋内,放入瓦坛或小口铁箱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其上,直至装满,再密封坛口,装木炭的布袋一般每月应换装一次。
暖水瓶贮存法:将茶叶装进新买回的暖水瓶中,然后用白蜡封口并裹以胶布。此法最适用于家庭保管茶叶。
化学贮存法:用较厚的塑料袋,将除氧剂固定在一个角上,然后封好茶叶袋,除氧剂在一二天内能将茶叶的氧气吸收掉,实现除氧封存,效果很好。[8]
注意事项
保持存放黑茶的室内通风性良好,忌潮湿。
如果空气湿度大于60%以上时,应定期抽湿或勤打开门窗通风,以免因空气潮湿而使黑茶发霉(开两个小时空调也是好方法)。
严禁与有强烈异味如油漆类、酒类、含化学挥发气味类物质存放一室。
每年夏季阳光温度强烈时,置茶在通风口上晾晒3~7天,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三尖茶历史渊源
兴于汉唐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推荐文章:
金银花茶的制作
养生花草茶
“茶珍”包装这样设计,难怪被誉为茶中
石斛怎么泡茶
低聚果糖沙棘茶
开卖茶叶店的生意可行吗?开家茶叶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