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嗜茶如命,爱之若

小茶馆 0

茶文化,发源于中国。

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解百毒、可食用、可药用,咀嚼茶叶可以提神,于是就让人民种植茶树采摘茶叶,后来人们学会了煮茶饮茶,所以说茶文化少说也有五千年了。

茶文化始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成为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最早与茶有关的文学,其词曰:“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

唐代“茶圣”陆羽写的《茶经》更是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在把中原文化辐射到四周的之时,就把茶文化带给了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也使他们爱上了饮茶。

汉人饮茶是把茶当成一种饮料和待客礼仪,文人则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一些列程序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礼节现象。

与中原汉人不同,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已经将茶当做“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 ,原因正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纸熟,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的主食是肉类和奶类,谷类和蔬菜较少,所以他们的饮食习惯导致了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这些过多的脂肪在体内不易吸收。而茶叶则可以分解脂肪,防止燥热,让人身体更加健康。

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中原茶文化上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或称茶风俗,如藏族人民发明了酥油茶,蒙古人民发明了奶茶面茶。久而久之,这些游牧民族也饮茶成风,形成了一种新的草原茶文化。

藏族酥油茶与蒙古族奶茶、土家油茶汤,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饮。

回纥

唐朝时居住在甘肃的回纥(回鹘)人,已经将饮茶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

《新唐书·陆羽传》中记载:“时回鹘入朝,始驱马市茶”,可见当时回鹘人对茶叶的需求程度。

宋朝的《太平御览》总记载,回鹘人喜欢饮“茶酥”,就是把酥油和茶叶一起制成酥油茶。

当时从西域来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宋朝的于阗商人购买的茶叶相当多,以至于宋朝政府对他们实行免税政策。

经过一千多年,饮茶习俗已经成为维吾尔人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了从茶礼、茶具、烹茶、饮茶等茶文化。比如,“来客敬茶”成为维吾尔人茶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

吐蕃

茶叶何时传入西藏,学者们看法不一。

最浪漫的说法是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茶叶。

但专家学者们倾向于茶叶是都松莽布杰统治时期。因为在他统治时期,吐蕃大力向外扩张,占据西域,降服南诏。有学者认为,茶叶就是从云南的丽江地区传入吐蕃的。

因为以乳酪和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所以吐蕃人最初是把茶当做药物和保健饮品来使用的。

《汉藏史集》中有个传说:国王都松莽布支得了重病,一只小鸟衔着一根从未见过树枝飞到他的床头。国王拿过那根树枝,发觉它的叶子带着一股清香,于是让人放到沸水中烹煮。国王喝了煮了这种叶子的汁水之后,很快就痊愈了。国王大喜,称这种叶子为“治病之良药”。这种叶子就是茶叶。

据《唐国史补》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监察御史常鲁出使吐蕃,煮茶时被赞普看见。赞普说,我也有茶,只是和你们烹煮方式不一样。

可见当时饮茶已经成为吐蕃人起码是贵族的生活日常。《续文献通考》载:“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

公元7世纪之初,松赞干布为了能顺利购买藏茶,设立了管理蕃唐民间茶叶交易的“蕃茶官”。唐朝也设立朝廷直接管理藏茶贸易的“互市监”。唐蕃双方管理蕃茶交易的机构同设一地,开始了蕃茶交易。

从此以后,四川到青藏高原上出现了一条奇特的商道,被称为“茶马古道”

中原内地不产骡马,但民间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而青藏地区则盛产马骡等牲畜。

中原地区盛产茶叶,而青藏地区则需要大量的茶叶。

于是,中原和青藏地区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汉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源源不断的运到青藏地区,而青藏地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也络绎不绝的随着马队来到中原

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东来西往的客商马队络绎不绝,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有了大量的、稳定的茶叶来源,使得吐蕃人饮茶、爱茶,将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茶文化。

到了宋朝,双方的贸易依旧来往频繁。

除了川藏、滇藏两地的茶马古道,宋朝时又在陕甘青一带开辟了茶马之路。

《宋史·吐蕃传》记载:“太平兴国九年秋,秦州言蕃部以羊马来献,各以犒宴,欲用茶绢答其值。诏从之。”

当时,北宋同吐蕃部族每年交易的马匹为1.5万匹,茶叶为4万驮。

藏族人用酥油和浓茶加工成了酥油茶,具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成为藏族人的特色茶,并且影响了蒙古等周边民族。

辽国

早在五代时期,契丹人与汉人频繁接触,开始学会饮茶。

辽国建立之后,对茶的需求大增,不仅贵族平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饮茶,就连祭祀、外交也需要用茶,甚至皇帝、太后的生日礼,也都需要用茶。

《辽史·礼志》记载:“皇帝皇后复位后,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奠于天神、地祇位。”

受先进的汉文化的影响,辽国贵族非常喜欢饮茶。这一点从1994年河北宣化发现的辽代墓壁画中,便有辽人碾茶、煮茶、敬茶图可以证实。

北宋文学家张舜民写的笔记小说《画墁录》中记载:当时辽国贵族非常懂茶:“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如果有客人来访,“待客则先汤后茶”。

但辽国地处北方,“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不适合茶树生长。所以辽国的茶叶都是来自中原王朝。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与北宋在澶渊之盟后,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

辽宋边境开设榷场,北宋向辽国输出茶叶、瓷器、麻布等,辽国可以从北宋稳定的获取大量的茶叶。

当辽国皇帝生辰,宋使的贺礼中就有:“滴乳茶十斤,岳麓茶五斤”的记载。而辽国使者出使北宋,也会得到宋朝赏赐的茶叶。

除了茶叶之外,宋朝精美的茶器,也是辽国贵族追求之物。虽然可以在贸易中购买,但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以至于他们竟然暗中派人到宋都汴京去采购。

西夏

关于西夏人对茶的喜爱,我们可以通过宋朝人的记载来窥探一番。

宋朝人阎巷舒《续文献通考》卷22:西夏人几近“不可一日无茶”。

北宋司马光说,西夏人“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可见茶已经成了西夏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

宋朝人洪中孚说:“蕃部日饮酥酪,恃茶为命。”因为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所以西夏人视茶如命也在情理之中。

但西夏和辽一样,都不产茶。

在和平时期,西夏可以通过与北宋互市,用自己的牛羊马等牲畜交换北宋的茶叶,同时北宋也会以岁币的形式“赏赐”西夏很多茶叶。

比如根据“庆历和议”,元昊接受大宋的册封,对宋称臣,大宋每年要给元昊赏赐礼物,其中包括“绢二万匹,茶三万斤”。

宋仁宗时期,元昊向宋朝索要了更多的茶叶,《宋史》中记载,“元昊于茶数尤多邀索,中朝许以五万斤,下三司拟取往年赐夏国大斤茶色号,定为则例”。

大斤是宋朝的一个计量单位,5万大斤相当于30万小斤。

但由于西夏和宋朝时战时和,一旦发生战争,宋朝就会停止与西夏进行贸易,断绝茶叶供应,导致西夏茶叶奇缺,价格高昂,老百姓苦不堪言。

史书记载:西夏“互市久不通,饮无茶,衣帛贵,国内疲困。”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西夏使臣出使北宋,曾对北宋君臣诉说被宋朝经济封锁之苦:“本界西北连接诸蕃,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只。”

几斤茶就可以换取一只羊,简直就是暴利!

现藏于俄罗斯的西夏黑水城文献《天盛律令》中记载,西夏设立了了“茶钱库”,专门用来存储茶叶。

西夏法律规定,如果一个官员任职满三年,会被朝廷赏赐大锦一匹、银15两,茶、绢各十。

可见,茶叶在西夏成为了一种硬通货。

与中原人喝的龙井、碧螺春、铁观音、乌龙茶等名茶不同,西夏人喝的是茯砖茶。这种茶在中原地区被人视为最劣等最粗陋的茶叶甚至是茶杆压制而成,很少有人去喝。但在西夏人眼里,这都是极品好茶,因为茯茶色泽深、味道浓、可以促进消化、提神醒脑,好处简直说不完。

西夏人也熬制醇香微咸的酥油茶。酥油茶含有较髙的热量,有润肺、祛寒的功效,是他们的日常饮品。

金国

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占据了北中国,与南宋是叔侄之国,承平日久,汉化最深,所以金国贵族也非常喜欢饮茶。

不仅是在中原汉地的女真贵族,就连远在东北的女真人都爱上了饮茶。

南宋大臣洪皓曾出使金国,被滞留十五年之久,归宋后写了《松漠纪闻》一书,记录了他在金国的所见所闻。

在书中,洪皓提到女真人在饮宴时,贵族都要在席上献出“建茗”一壶,请“上客数人啜之”,即慢慢品尝。建茗就是福建产的上好茶叶。

不仅贵族如此,民间更是普遍。金国饮茶之风盛行,“上下竞啜”,茶馆更是“市井茶肆相属”,与南宋饮茶之风不相上下。

宋朝饮茶礼仪、风俗同样影响到女真人。金国的女真人不仅朝仪中行茶礼,后来也蔓延到了民间。

金国皇帝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之孙完颜寿都对茶道和茶器情有独钟。

和辽,西夏一样,金国境内不产茶,这些茶叶都是来自宋朝的贡品或是双方的贸易。

据《金史·食货志》记载,金国的茶叶 “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以多私贩,乃更定香茶罪赏格”。 金国茶叶一是宋政府的输纳,而和辽国一样,主要通过榷场的民间贸易和走私。

到了金国后期,国力日衰,但每年要花费大量丝绢去换取南宋的茶叶,出现了严重的“贸易逆差”。金章宗、金宣宗不得不接二连三的下“禁茶令”,规定亲王、公主及五品以上官员继续饮用以前储存的茶叶,但不得买卖和送人,其他人一律禁止喝茶,“犯者徒五年”。

元朝

20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赤峰元宝山发现了两座元代古墓,墓中壁画画有当时元朝人饮茶制茶的画面。

中华文化巅峰之一的元曲中,描写茶的诗词戏曲也非常多。

元朝戏曲家马致远在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中写道“他有数百块名高月峡,两三船玉屑金芽”,在另一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中写道“石鼎内烹茶芽”;

散曲家张可久《赤松道宫》中写道“松边香煮雷芽”;

诗人李德载的《赠茶肆》也写道“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

这里说的金芽、茶芽、雷芽和灵芽,都是茶叶。

蒙古族视茶为“仙草灵丹”,茶砖在草原非常昂贵,甚至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形成了“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与辽、西夏、金不同,建立元朝的蒙古人把中原的茶叶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改进,发明了奶茶。

元朝《饮膳正要》记载了有一种类似于后世的奶茶,即用“马斯哥油、牛奶子”和湖州名茶一起炒成作料茶。

奶茶以清茶砖为原料,制作奶茶时先用刀切下一块,放入石臼中捣碎,然后放到锅中熬煮。熬煮一定时间后,再倒入鲜奶,添加少量食盐。饮奶茶时,用勺子舀到茶碗中。


饮奶茶时,还要摆上炒米、糕点、奶豆腐、黄油、红糖等食物,一边饮茶,一边食用。

我国北方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和中原汉族的茶文化一起,构成了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中华茶文化。


推荐文章:
“茶珍”包装这样设计,难怪被誉为茶中
石斛怎么泡茶
金银花茶的制作
养生花草茶
开卖茶叶店的生意可行吗?开家茶叶店的
低聚果糖沙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