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但把茶叶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到2004年,全省已有84个县(市、区、特区)种植和生产茶叶,总面积达88.84万亩(据农业部门统计),年产各类干茶2.15万吨,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比例:2002年分别占到4.17%和2.33%,在全国20多个产茶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分别位居第八位和第十位。由于产量少(2004年24.2kg/亩),单价低(2004年平均单价18.19元/kg),茶叶产业的经济总量也较小。据相关部门统计,2004年,全省茶叶总产值为3.91亿元(平均亩产值440.12元/亩),仅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一年的茶叶收入差不多,尚不及福建省福鼎或安溪一个县的茶叶收入。
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稳步向前的,但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究其原因,一是多头管理,无人负责,导致该行业宏观调控乏力,生产企业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二是缺乏科学的布局设计,一些地区新种植的茶园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不便,加工设施不配套,再加上部分地区种管脱节,茶树有种无收,投资回报率低。另外,部分地区为了完成种植任务,不加论证,舍近求远,盲目从省外引进本不适宜于贵州种植的所谓高产品种,使新植茶园失去贵州地方特色。三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据初步统计,全省有大小茶场250多个,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茶叶生产管理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生产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多是生产季节就地临时聘请的农民工,对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仅凭经验和习惯对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简单操作,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技术在相当一部分生产单位很难推广,茶叶产品质量很难快速提升。
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茶业管理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全省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科研、规划、产品开发等环节的工作,并明确该部门为行使政府对茶叶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惟一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它对行业的服务、协调和指导作用。
二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立足当前,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据农业部门统计:至2005年末,全省茶园面积进一步增长,达95.5万亩,比2004年统计的88.84万亩,增加了6.66万亩,增长7.5%,采摘面积67.1万亩(占总面积的70.26%),总产量2.34万亩(比2004年增加0.193万吨,增幅8.99%);实际茶叶总产值5.39亿元,平均单产:24.5kg/亩,平均单价23.03元/kg,平均每亩564.24元/亩﹒年(如果:在不继续扩大面积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将现有30%未投产的茶园面积管理好,达到现有564.24元/亩﹒年的管理水平,则每年可增收:4807.28万元/年),这与省外茶叶生产发展得好的地区相比,相差7-10倍。以上数据反映,贵州茶叶产业近几年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基础仍相当薄弱,虽然茶园面积不算少,但茶叶的产出能力还相当低,因此,本人认为,在近一段时期内,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应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应在提高现有茶园的产出能力方面下狠功夫。
三是:认真规划,抓好示范,用市场无形的手来牵动和鼓励农民自投自种。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贵州各级政府均将茶叶产业的发展列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扶贫项目之一,近几年也实实在在的投入了不少。据相关部门介绍,一些贫困县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累计达到几千万元。但从实施的效果看,政府投入多的地区未必就是茶产业发展得好的地区,相反整体规划做得好,示范点抓得扎实的地区,政府在这方面虽然投入不多,但群众从示范点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就会想办法,自愿的积极主动地增加投入,使茶叶产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湄潭、凤岗、余庆等县,近年来在核桃坝、流河渡等示范村的带动下,涌现出了不少茶叶专业村就是实例。
四是:制定统一标准,优化加工工艺。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上的茶叶产品形、色各异。茶叶生产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由于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今天张客户说这样做,他就这样做;明天李老板讲那样做,他就那样做,使得原本加工技术知识就较缺乏的车间操作人员无所适从,只得随意乱做一通,结果制出的绿茶不绿,红茶不红,青茶不青,而自身优良的、传统的质量内涵荡然无存。因此,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制定科学的加工标准,以促进茶叶生产企业优化加工工艺,不断提高全省茶叶产品的整体质量。
五是:培育和推广具有贵州本土特色的优良茶树品种,扩大地方无性系良种茶园种植比例,结合贵州自然优势,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加大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独具贵州特色的茶产业。
六是:加强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和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为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七是:增强自信,相互补台,扩大宣传,共同打造贵州茶叶品牌,首先每个生产经营企业都要严把质量关,质量过硬,才能增强自信,其次,各生产经营者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对外推介,不要相互诋毁或恶意贬低对方,同类产品,更不应相互杀价,要共同维护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秩序,共同维护茶农的合理利润空间。只有这样,我们贵州的茶叶产品才能通过我们贵州人自己把品牌形象树起来。
八是:解放思想,敞开茶门,主动引进,吸收业外人员带资进入茶区,合理规划办厂,建龙头企业,推动茶产业发展,形成龙头拉动,中小企业助动,茶农联动的立体互动局面,从而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四川成都浦江、名山等县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先例。
总之,贵州茶产业的可利用资源在全国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资源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合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多而杂乱,难以形成强大影响力,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传统思维模式中挣脱出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共同夯实基础,抓好产品质量,结合区域特色和产品特点,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使贵州茶叶产品在全国闯开一片黔味实足的市场,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这样,贵州现有的近100万亩茶园每年茶叶产品销售收入可达到20-30亿元以上,这不仅可以惠及百万甚至千万茶农、茶商,同时,还能为地方财政培植相对较稳定的后续财源。
(栽自1楼的回答)
推荐文章:
英国红茶有哪些大品牌
德克士餐厅是否是一家象肯德基那样的全
关于郑州大商新玛特总店
帮忙想一个幽雅的茶叶店名字
普洱茶市场如此乱,怎么破解这些乱象
上联:一台电脑,一杯茶,为文案搜肠刮肚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小茶馆 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