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洪治说白茶:陆羽《茶经》中的白茶山之谜

小茶馆 0

图来源:南茗佳人摄

陆羽(733—804),字鸿渐,号竟陵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用毕生精力编著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伟大的茶叶科学家,被誉为“茶仙”、“茶神”。《茶经》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茶经·七之事》中引《永嘉图经》云:“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对此句引文的理解,人言各殊。已故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椽在认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产地。也有学者认为,“东”应是“西”之误,疑为安吉白茶的记载。已故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指出:“永嘉县境内的雁荡山,很早以前就以产茶闻名,白茶山是否就是出产白色明茶的雁荡山,有待考证。”

后有人对“白茶山”做深入研究,很有见解:一、历史上的永嘉县仅存于隋朝589年至607年的十八年间,现为温州乐清。《永嘉图经》是一部地方志,今已失传。乐清古时就有县东、县西的说法,但并不是正东或正西,而是指县城东北方向。二、隋唐时期距离以驿路定,一驿站约三十里,三百里现约为135公里,雁荡山正好位于县东约十驿站的路程。三、《雁山志》载:“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进贡,一旗一枪,而白色者曰明茶,谷雨日采者曰雨茶,此上品也”。白茶山,应为出产白色明茶的雁荡山。

茶人洪治认为:一、《永嘉图经》是一部地方县志,以记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物人情为主,内容与当时隶属福州长溪县管辖的福鼎、以及隶属湖州管辖的安吉无关,故“白茶山”在当时的永嘉县辖区内无疑。

二、茶分六大类,始于1979年陈椽先生提出的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红茶,至今不过四十年。古人所说的白茶是指白化变异的茶树品种,而非指现在晾晒萎凋工艺制作的白茶。

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可以作为温州乐清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见证,也可作境内在唐朝就发现白化品种茶树的佐证。

四、如果把“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作为福鼎、政和、安吉三地唐代产白茶的依据是牵强附会的,有移花接木之嫌。

作者简介:洪治,1968年生,安徽黄山人,兰州理工大学毕业,北京行政学院MBA学历,先后荣获服务奥运先进个人、首都杰出茶人、茶行业特别贡献奖等荣誉,成功研发白茶、红茶和铁观音三项核心技术。受邀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开辟“洪治说白茶”专栏。


推荐文章: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民国时期
淡而不薄是白茶,白茶有什么特点?
龙井茶怎么泡才正确你知道吗?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乌龙茶那么多 我们该怎么来称呼它们呢
炒青和碧螺春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