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六大茶类中最没有烟火气的茶,名中一“白”,道出了它的素朴与自然,不揉不炒,仅靠着阳光与空气,成就100%的茶本味。
白茶,香不及铁观音摄人,口感也不如大红袍醇厚,但并不是说它味不香、汤不美。它自有独一份的好处,以至于从明代起,就有一帮铁杆粉丝,为它摇旗呐喊。
《金瓶梅》的疑似作者、戏曲家屠隆说:“茶有宜日晒者,青翠香洁,胜以火妙。”
撰有明代养生著作《遵生八笺》的高濂还进一步强调说“茶有宜日晒者佳甚”、“胜以火妙多矣”。
田艺蘅在《煮泉小品》里以细腻地笔触说道:“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几位明代文艺界的大神,从颜值、香气、口感上都给了白茶五星。
数百年过去了,白茶的制作工艺较之当初有了进一步发展,品类也更丰富: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外形有别、汤色有别、口感有别,但都有着清、鲜、甜的特点。
然而白茶的香、甜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时间窨制,白茶的色、香、味都会发生转变,眉眼从清淡变得浓郁,滋味由清甜变得醇和。如同二八芳华的甜妹子,变成了历经世事、光华内蕴的神秘女郎。白茶是耐放的,是经得起时间雕琢,能带给你惊喜的茶。
白茶之所以耐放,就在于它的制作工艺。
采摘、摊晾、萎凋、干燥,四个步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的内涵物质。其中能成就白茶品质的最关键步骤就在于萎凋。
萎凋,也叫日光萎凋。后者更直接地点明了天时的重要性:将采摘下来的芽叶,置于阳光空气的怀抱之中,将鲜叶的含水量从85%降至7%以下。
说起来,这好像没茶人什么事,听天由命就好了。但茶人要担起的,正是这“茶命由我半由天”的职责。
好茶青、好时辰、好天气、好手艺,缺一不可。想要出好茶,需在不同气候的外部环境中,精准控制它失去水分的速度,这便是白茶的秘密,也是考验茶人功力的所在。
首先,萎凋的时间必须控制在72小时之内。
茶人们前赴后继实验得出的结果,萎凋到60个小时,白茶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到72小时达到顶峰。
其次,控水。
如何让鲜叶的含水量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政和白茶非遗传承人杨丰为白茶建了一座廊桥。
廊桥,流行于闽东北的特色建筑,有交通的功能,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风雨无扰交流、交际以及进行小型贸易的所在。
杨丰为白茶而建的廊桥,自然也是为给白茶,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一番巧思,为的就是实现,鲜叶失水率的相对匀整。
都说白茶“大道至简”。为这一个“简”字,茶人却要费尽机心无数:温度、湿度、日照、空气流动的考量全无标准,凭的就是他们心中的那杆称,凭的是他们与天协作、如履薄冰的小心试探。
这般辛苦为什么?
我想,这里有茶人对上天恩遇的感激——不是所有茶产区出产的芽茶都能生晒,“中国白茶在福建”所辐射的地理范围以福鼎、政和、建阳、松溪为主;也有着对自然之美的崇敬,在和阳光与空气的对话过程中,一步步深陷于此不可自拔;当然市场的崛起,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白茶未经雕琢的自然之味,但“七泡有余香”的铁观音依然是大家难舍的心头爱。
推荐文章:
白茶,是被悄悄收藏的记忆
秋冬温暖旅程,从一杯红茶开始
这些红茶入门知识一定要了解!
什么是拼配大红袍?
龙井茶冲泡贴士
绿茶中最受欢迎的六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