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茶属于绿茶类,广西传统名茶之一,因产于广西桂平西山而得名。外形肥嫩披毫,色泽翠绿乌润。经饮耐泡,取乳泉水沏上一杯西山茶,只见叶芽嫩绿、茶汤碧绿清澈,香气清香高长,品上一口,顿觉心清气爽,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西山茶叶在化学成分上除了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和多种维生素外,其中多酚类和芳香油等比一般茶叶丰富,因而泡饮一杯,邻座闻香。常饮西山茶,能提神醒脑,清暑消滞,止渴生津,有健脾壮身作用。
据民国《桂平县志》卷一九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右观音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菜,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炎天暑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湖龙井未能逮也,棋盘石外,亦多种者,而气味不如。”
西山茶始于唐代,传为唐代高僧李明远从江南引进种植在西山棋盘石旁,当地至今仍把棋盘石旁的两株老茶树称为西山茶的始祖。明代已在粤、湘、桂享有盛誉,清代被列为全国名茶。1986年又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为寺僧所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洗石庵尼姑经营和恢复发展了西山茶。
关于西山茶,当地还有着这样的传说:据称西山本无茶,而是神仙在棋盘石上下棋时,为了饮茶而撒下茶种,当时就长出茶叶来,神仙走后就出现了一片茶林,因此西山茶被当作“仙茶”。
也有传说,西山棋盘石旁原来有数株茶树,有一天来了两个神仙在棋盘石弈棋。他们随手摘下茶叶,从附近泉水中汲水烹饮。从此,西山茶变得特别芳香,泉水也变得特别清甜,这泉就是有名的“乳泉”。
桂平西山古称“思陵山”,数千年前,野生茶树多生长在山腰的奇峰怪石间。这里最高山岩海拔七百余米,地处北回归线上,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阳光被雾水折射,形成散射光,使叶芽容易保持幼嫩。加上土地肥沃,又有泉水灌溉,天泉、鼎泉、康洛泉、乳泉常年涌动,使茶叶生长繁茂,形成茶树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西山茶特殊的制茶工艺原本一直掌握在西山庵院尼姑手中,但后来由于管理不善,手艺一度濒临失传。1949年,宽能法师受巨赞法师引荐,来到桂平县(今桂平市)西山主持佛教事务。宽能法师便与释昌慧法师一起,在棋盘石、洗石庵等地开荒种茶,使西山茶获得新生。上世纪五十年代,释宽能、释昌慧两位法师曾两次亲自精制西山茶敬寄毛主席,获得毛主席的好评和鼓励。
西山茶的制作十分讲究,从鲜叶到干茶要历经采摘、摊晾、杀青、揉捻、烘干等十几道工序。一千克上好的西山茶约要采12万个茶芽头才能制成。首先要在自然条件下摊晾五到七个小时不等,散发部分水分,当叶片变得柔软,微微散发着茶叶叶底自带的茶花香便可以进行炒制,也叫杀青。
茶叶放入铁锅的时机完全取决于手掌触摸锅中心的手感,当感到温度达到150到160摄氏度之间时放入茶叶迅速翻炒。茶叶在双手与铁锅之间不停地翻飞,翻炒的过程要历时六七分钟。这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双手在一百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很容易便会烫伤,即便这样依旧要有节奏地舞动着双手数以千次,稍有停歇就会影响神秘荷香的出现。
最后一步是烘干,要将铁锅降温至100摄氏度左右,茶叶摊平在锅中,此时鲜叶已经自然炒制成索条状,自然烘干一到两个小时,茶叶便散发出沁人的清香。但荷香之味并不是每次都能够“现身”,荷香偶尔会在开春或是清明前炒制的过程中出现。
数百年来,茶香和着甘泉,不知折服了多少文人骚客。茶因水而增香,一杯清茶,禅意盎然,体味人生三昧。
推荐文章:
黄茶:温暖的黄温情的汤
白茶散茶、饼茶真的只是形状区别吗?
柠檬红茶的制作
宝洪茶历史记载?历史传说?
喝乌龙茶你喝对了吗?
不是所有“白茶”都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