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五)

小茶馆 0

茶人许玉莲老师在其2015年出版的《我就要这世界香》一书中提到,北京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无论一味讲大的茶城,或小门小户或独家村店铺,漫天漫地漂浮着的是普洱茶的气息,人们看的、听的、摸的、喝的、念的、买的、卖的,除了普洱茶还是普洱茶。”看来近年普洱茶“热度”不仅高温不降,还有愈演热之势。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原产于云南省,过去因集散地为普洱县,故称作“普洱茶”。“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由此看来,普洱茶的定义至少包含了四层含义:首先,必须是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特指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市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内制成晒青毛茶。其次,制作普洱茶晒青毛茶的原料必须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其三,茶叶加工过程须经后发酵处理;其四,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须具有独特的外形,内质特点。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分类:

1.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分类可分为生茶,熟茶;

2.按外形分类可分为散茶和压紧茶(饼茶,沱茶,砖茶,金瓜贡茶等);

3.按存放方式分类可分为干仓普洱,湿仓普洱等;

4.按年代分为老茶,中期茶,新茶。

加工工艺:普洱茶加工分为晒青毛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的加工。

1.晒青毛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其中,杀青分锅炒杀青和滚筒杀青两种。

2.普洱茶生茶是以普洱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蒸压成型制成的紧压茶。加工工艺为原料拼配—筛选—半成品拼配—蒸压成型—干燥—包装。

3.普洱熟茶是一种后发酵茶,茶品特殊。相较普洱生茶,在加工过程中多了一道渥堆工序。

 

品质特点:

1.生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随年份增长,外观、汤色和属性逐渐向熟茶转变。

2.熟茶:外观红褐色,汤色红浓明亮,具有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甜,叶底褐红。

茶马古道与六大茶山:

茶马古道

1.官马大道:普洱→昆明→北京

2.关藏茶马大道:普洱→下关→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西藏

3.江莱茶马道:普洱→江城→莱州→欧洲各地

4.旱季茶马道:普洱→思茅→澜沧→孟连→缅甸

5.勐腊茶马道:普洱→勐腊→老挝

6.滇东南茶马道:普洱→思茅→车里(景洪)→打洛→缅甸景栋

普洱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

江内: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

江外: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历史沿革:

周朝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唐朝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

宋元 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中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后此地名写成汉字,为“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清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新中国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建立了云南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云南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1966年,云南茶只有19万担。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下期解读“广西黑茶——六堡茶”,敬请关注。(本文图片由“南茗佳人”提供)

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
这些红茶入门知识一定要了解!
什么是拼配大红袍?
白茶,是被悄悄收藏的记忆
秋冬温暖旅程,从一杯红茶开始
龙井茶冲泡贴士
绿茶中最受欢迎的六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