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名片:滇红
性别:红茶
籍贯:云南省凤庆县
生日:民国年间
外貌:外形条索紧洁,色泽乌润显金毫
香气:高纯持久有蜜糖香
汤色:红亮明艳
滋味:醇厚甜爽
评价:中国五大红茶之一,以骨骼奇佳,色泽明丽、茶味强健著称。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生产茶叶历史悠久,在20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滇红是20世纪的新生茶,之后一直被人们所赞誉。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简称,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
“滇红”之名的背后
“‘滇红’以它特有的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以它独特的形美色艳驰名中外”,这是中国著名红茶专家、机制茶之父、“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在《滇红史略》中的描述。
1937年,冯绍裘到云南茶区考察,研究利用云南大叶种茶鲜叶改制红茶的可行性,通过努力,红茶试制成功。茶叶条索肥实,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此后,滇红在国内,乃至前苏联、东欧各国和伦敦市场上都享有崇高声誉。
“浓醇诱人”的滇红
滇红工夫茶以外形肥硕紧实、金豪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而独树一帜,名满天下。滇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显现。滇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高扬,具有花香、蜜香、薯香等多种香型,滋味鲜爽浓厚、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高品质滇红散发出标志性的蜜糖香,并伴有甜甜的花果香,色泽橘红透明,煞是浓醇诱人。
曾有茶人说“品滇红,如品云南的女子,热情奔放,气韵悠长,甘香醇厚,怡情大方,喝过便不曾忘,因为从来就不想忘!”
滇红茶制作工艺
“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它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茶制作技艺,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包含四道匠心工序。
萎凋:将刚从树上采下的新鲜细嫩的茶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帘上散发水分;
揉捻: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将茶叶进行手工揉捻;
发酵:将揉好的茶叶放在木制的器皿发酵,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逐渐变红,并散发出苹果香味(或花香味);
干燥:再把茶叶放到竹编烘笼里烘干。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拿捏得非常准确,制茶师傅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滇红家族成员介绍
在成员众多的中国红茶朋友圈中,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并列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红茶。滇红全名应为滇红工夫茶,与祁门红茶、宁红、宜红、闵红等同属工夫红茶。在工夫红茶中,滇红因其加工原料采用大叶种茶树,因此与粤红工夫(英德工夫)同属大叶种工夫红茶。
滇红茶金毫显露是其显著的品质特征之一,其毫色因产地、季节的不同呈现淡黄、菊黄、金黄等。凤庆、云县、昌宁等地的滇红,毫色多呈菊黄色;勐海、双江、临沧、普文等地的滇红,毫色多呈淡黄色;夏茶毫色多呈菊黄,秋茶毫色多呈金黄色。
滇红中还有一种用100%的茶芽制成的红茶,名为“金芽”。金芽茶完全用大而肥壮、多毫的金色芽组成,干茶呈现金黄色。金芽茶的汤色呈现琥珀色,具有浓郁的焦糖香或花蜜香,滋味香甜柔和,醇厚而无涩味,非常有特点。会有不同于其他红茶的独特视觉、味觉感受。
滇红工夫茶内质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产区的凤庆、昌宁、云县的茶品较为突出。滇南产区的功夫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滇西产区的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回味鲜爽。相对其他小叶种红茶,滇红工夫茶更耐冲泡,高品质的滇红茶可以冲泡十道水以上。
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云南红茶中,除了名著于世的滇红工夫茶以外,以外销为主的云南红碎茶,口感浓强、富于刺激性,更适合与牛奶、香料进行调饮。
滇红价值功效
养胃护胃:红茶经发酵烘制而成,不仅不伤胃,还能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消炎杀菌: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抑制和消灭病原菌。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
解毒: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项福音。
舒张血管:美国医学界一项与红茶有关的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每天喝4杯红茶,血管舒张度可以从6%增加到10%。常人在受刺激后,则舒张度会增加13%。
此外,滇红茶还具有防龋、健胃整肠助消化、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的功能。(可以说是很厉害了)
茶八卦
1957年,凤庆茶厂的“滇红”工夫一级在北京的同类产品评比中获第一名;
1958年,凤庆茶厂首创“滇红”特级工夫茶,并从1959年开始被国家定为外事礼茶;
1986年,英国女王到访云南,时任云南省省长赠给女王的礼物,就是凤庆的红茶。
推荐文章:
炒青和碧螺春之间的区别
龙井茶怎么泡才正确你知道吗?
淡而不薄是白茶,白茶有什么特点?
乌龙茶那么多 我们该怎么来称呼它们呢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民国时期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小茶馆 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