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在短暂的十年间,茶文化已成为当今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束盛开的奇葩。展望未来,笔者认为茶文化活动应该发挥文化的人文教化功能,为茶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文化与文明,一字之差,概念有别。文明是与蒙昧、野蛮相对而言;文明文化内积极的、向上的、科学的、进步的部分,即文化之精华。文明与现代 化包容不悖。
知往昔以鉴今,察现时以追来。用审视的眼光,梳理过去茶文化活动的曲直;以平和的心态, 预估未来茶文化活动的浮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直言实说,愿与热心于文化的茶人共探事理,并求教于人文科学的专家学者。
——茶文化类书刊的出版发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其中最显赫的当推上海文化出版社的《中国茶经》,此外仅笔者收藏的还有农业出版社的《茶经述评》、安耐文艺出版社的《中国茶文化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代茶诗选》、东方出版社的《文人与茶》等等,至于期刊即以《茶博览》、《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最“专”了,前者以精品意识取胜,后者以兼收包容见长。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多把精力集中在搜集实例的微观上、现象上的探索,缺乏对研究对象宏观上的相实质的把握。窃以为今后应在搜集整理史料,进行细枝末节的考证、辨伪的基础上,注意具有宏观规律意义的课题。譬如:为什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茶文化传统未能演化出理代茶叶科学等等。
——上海、杭州等地区的少儿茶艺活动,颇具特色,策划和运作者的良工心苦,不能不叫人赞不绝口。笔者认为,高雅的茶艺活动有益于少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少儿的茶趣;潜滋细润少儿群 体的茶文化认同。如果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少儿茶艺着力培养十年、二十年后的茶消费群体,开拓未来的市场。小国茶叶潜在市场很大,需要从长计议和开发,只有把市场的蛋糕敞大,大家都可以分享到该属于自己的一份。把精力和财力花在恶性的市场竞争上,不如投入到未来市场的拓荒中去。茶文化可能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切入点。
——自从’89北京首届茶与国文化展示周带了个头,茶文化节在中国遍地开花,大的有国际范围,小的以县域界定,从过去十年的实际情况看,基本上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者可能不多。从现代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前者属企业的营业惟广和公共关系策略的促销活动。把经济活动掺和于文化节无可非议。但是既然叫文比节就要有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氛围、文明的形象。目前某些茶文化节的主办者,拉起文比的大旗,进行着纯商业行为的运作,当然闻不到茶文化的芳香。而一些参与者,即缺乏价值理性,花钱卖吆喝,犯了市场经济幼稚病。前些年某些文化节的“破产”应引以为戒。我赞成办茶文化节, 要一年一度持续不断地办下去,要越办越好,为茶文化和茶经济建设服务,主办者要有高超的策划才能,在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之间,找到一个动力学的平衡点,以实现文化节运行过程中两者的良性互动,对于参与的企业来说,必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算一算经济帐,不能做赔本生意。
——茶叶包装文化,随名优茶市场营销的开展,包装工业水平的提高,活动的舞台越来越大。 茶叶销售包装除按国家有关标准中强制性的规定标识外,它应从物质层面上凝聚着茶文化精神。 茶作为传统商品,其包装可以也应演反映古代茶 文化,这对于某些定位市场是可行的。但是茶包装文化要走进新时代,展现古老文化的现代魄力。 笔者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包装,就文化氛围来说,总体印象尚好,但从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角度看,应努力提高,尤其是名茶包装,应在品牌化的基础上,用商业文化的新成果,进行有形和无形的“再包装”。
——茶艺表演活动,从策划到演出,可算是茶文化活动中的一道风景线。诸如佛家茶艺、道家茶艺、皇家茶艺、农家茶艺;文士茶艺、野士茶艺、富士茶艺……,还有某些民族、某地域、某国家的茶艺,林林总总,层出不穷。无论说茶艺是一种艺 术化的生活或生活化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具物质层面的茶、水、器具、服饰、音响、照明等;行为层面的范式、程序;精神层面的理念、价值观等都应有自己的特色,表演者的素质和操作,外在的形与内在的韵,应给人一种艺术审美的享受,并逐渐为某些特定人群的认同。如果说政治力的表现是公共权力的强制执行,经济力的表现是公开公正公平条件下的自由文易,那么文化力就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的自主学习、懊仿和认同、同化。目前的诸多茶艺,是策划人对中华茶 文化传统茶艺、茶道的挖掘和整理,还是对中国古今茶文化生活的提炼和升华?笔者预言,某些茶艺活动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认同,随着鲜活期的结束,很可能跌滑到彼人们遗忘的角落。我们应该明白,时尚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是文化了。X民族 (或国家)的茶文化,如果得不到Y民族(或国家) 的认同,就不能成为Y的茶文化。文化只能交流,不能交易,更无法强制实行。
——从都市的大街小巷到乡镇集市,茶馆越开越多,就其形式而言,是过去那个时代茶生活文化的再生。茶馆作为商业服务业,它给顾客供应的除了茶水,更重要的是为顾客提供一个活动的时空环境和相应的服务。人们茶馆消费的动因千差万别,有休闲、有商务、有交友、有议事、有人际 关系协调,还有游戏人生……。煮三江水,迎八方客,茶馆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展示,是一种文化。笔者对合肥茶馆曾作过一些粗略的调查,发现其中不少市场定位雷同,缺少个性特色,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甚至有些茶楼感情格调媚俗,缺乏高雅的生活文化气息。茶馆应该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在经营中要自觉地进行生活文化创新,注意与消费者进行情趣、观念的磨合,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茶馆文化。
——茶文化活动经常以企业为依托,其中一部分实际活动就是企业的经营项目和内容。开展茶文化活动,进行茶文化建设,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务,是企业在自己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认同,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诞 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即与企业的形成是同步的。中国许多百年老字号,都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精华。儒商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就深深地刻有儒家文化精华的印记。有条件的茶叶企业,应该启动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与经济、政治并列,可称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三个组成部分。文化是文明形态中稳定的经常起作用的精神因素,是文明的核心,而经济、 政治的作用经常变化。从社会整体角度,文化、经济、政治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由此看来,茶文化活动中,渗透一定含量的经济活动,甚至政治活动“成分”呈很正常的事,尤其是茶文化活动和茶经济活动,更星难分难舍,相互依存。但是茶文化活动不能没有文化。茶文化应该与经济、政治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体现出文化的独特性。一项好的茶文化活动策划应该在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支撑的平衡点。
鉴于文化本身的特点,茶文化创新、学习、借取、认同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开展茶文化活动必须楔而不舍,才能得到特定人群的认同, 成为一种根植于人们心田的文化,才能收到茶文化迹设的实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纯主观的想法都是无益的。
目前在某些时空,理性高雅的茶文化游离溃败,耻言理想,消解价值,人的尊言与历史承诺风蚀,而感情媚俗的东西,声势夺人,茶文化活动游戏化、感性化、市俗化、庸俗化。茶文化建设需要理性精神。国家文化政策要理性化,文化人存在意识要理性化,大众审美意识要理性化。
推荐文章:
2012年餐饮加盟品牌排行榜
开奶茶店好操作吗?最近在网上考察了一
岳西翠兰的所获荣誉
新品上市苦荞茶多少钱一包
梅州市的畲族主要分布在哪?
茶叶防伪标签贴了和不贴有什么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小茶馆 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