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究竟能不能长期保存?在喝茶的圈子里一直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因于食品包装相关法规的规范,“保质期”是产品信息上必须明确标示的项目,也造成许多消费者的疑问。当遇到显示“过期”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老茶”时,往往让人望之却步,生怕这种茶喝了伤身体。包装完整的还好,如果是散装的,还担心是否有仓储不良、生物活动遗迹等隐患,这种茶哪怕是经过沸水冲泡的“杀菌”过程,也往往难以让人安然下肚。
然而,老茶的韵味有许多新茶难以比拟之处,这种风味的独特性确实造就了一批专喝老茶或热爱藏茶的忠实粉丝,其中以普洱茶为最大宗。普洱茶耐存放、越陈越香基本是茶界的共识,然这个观念在消费市场日趋成熟的当下,显然已经从普洱茶外溢到其他茶类:白茶的保质期顺应时代潮流解禁,铁观音也出现了可以长期存放的“陈香型”,而乌龙茶的其他品类也开始蠢蠢欲动,或许不久的将来,乌龙茶“越老越值钱”的观念也将在市场上靡然成风。
究竟乌龙茶是否能类比大树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我的态度是比较保留的。
传统做青
摇青
茶叶存放究其本质来讲是一个茶质衰退的过程。一款茶经过长年累月的存放,如果仍然可以保有鲜活饱满的口感、十足的韵味,其“盛年”之时的茶质一定是经得起推敲的,这首先得有良好的原料支撑,茶青的体质一定得过硬。体质好的茶青,在后期恰当的工艺、合适的存放条件的配合之下,才可能有越陈越香的资本,乌龙茶也不例外。
乌龙茶的工艺繁复,任何一个工艺环节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后期的韵味表现。传统的乌龙茶重视把茶青做“熟”,即透过摇青、加温等方法促进茶青发酵到位,把茶的香气、韵味充分激发出来;而杀青时也要注意掌握火候,避免过度而伤及茶青的元气。然而,时下许多创新工艺、偏重表现香气的乌龙茶,做青时可能运用空调设备来为茶青“保鲜”,或者在摇青的步骤手法尽量轻柔,仅仅用手轻翻茶青使之继续失水,避免造成茶青叶缘摩擦破损发酵。
这种新工艺做出来的乌龙茶,即便喝起来不苦不涩且原香高扬,但同样容易因内含物质尚未充分激发而显得韵味不足,就算有良好的茶青体质作为支撑,也未必能耐得住光阴的考验。保险的方式,还是在它最美的时候把它喝掉,不要强求长期存放。
“活”
当然,要能禁得起传统做青手法的考验,茶青体质自是不在话下,但好的茶青依然可能在不恰当的制作过程被“弄死”,影响其后续的转化空间,市场上多数高火的武夷岩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火”似乎是多数人对武夷岩茶的既定印象,也有许多“重口味”的老茶友偏好这口,认为这是茶汤刚猛、霸气的展现。以刚猛、霸气来形容茶汤的刺激性,这显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这种高火岩茶往往伴随着一个难以避免的缺陷——不活。
“活”是茶汤品质的一项指标,包括茶汤的活泼度、在口腔中韵味变化的丰富性等。茶青经高温、长时间的焙制,到达一定的临界点之后便会开始转向“炭化”,如果茶青的内质足够丰富,尽管轻微炭化,茶汤的口感依然能有相对浓厚的表现,但活度却难以保全。
有人说岩茶焙高火的目的在于稳定品质、利于贮存,尤其是早年出口导向的产业模式,为了确保发货地与收货地的茶汤口感一致,上高火确实是避免品质争议的方法之一。然而,这并不等于高火茶就有存成老茶的价值,这类高火、甚至是轻微炭化的茶,在浓厚的表象——火味——退去之后,大多仅剩平淡的茶汤。或许可以如此理解:高火“稳定”茶叶口感的同时,已经把茶叶给烧“板”了。——后遗症就反应在“不活”的汤感之中。
当然,这是以市场上大宗的高火岩茶而论。也有许多做青、焙火皆精准到位的高火茶,茶汤并没有因高火而失活,反而呈现出另一种沉稳厚重的风貌。这种茶同样也具备收藏放老的资格。
“老”就是好?
随着老茶的市场兴起,许多早年因品质不良而滞销的茶跟着水涨船高,开始以“老茶”的姿态在市场上活跃起来。我曾经喝过一款号称90年代的冻顶乌龙,经过岁月的陈化,确实转出一些老茶的“酸梅香”了,然除了话梅香之外,其汤感、冲泡数皆不值一提,显然是当年就没做好的滞销茶,但是在精巧典雅包装加持之下,依然标着相当不斐的身价。——这就是市场上“尊老”的迷思,如果一款老茶,仅仅因当年卖不掉而侥幸存放下来,除了真实的年份,其口感、韵味皆不如新茶,又有何可取之处呢?
具有活性的茶叶,会随着存放的时间而出现香气、滋味上的变化,这与仓储环境的温度、湿度息息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加速茶叶氧化,而老乌龙所共有的酸味,大概就是茶叶长年累月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在合适的温度下氧化或后发酵使然,陈化过程的香气、滋味并不是越来越好,而是循着一定的周期而改变。总体来说,茶质基本是呈现衰退的趋势,只是在衰退的过程中,某些特定时期的香气、口感较为协调,让人感到舒服愉悦。
为了“控制”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许多有条件的藏茶者会采取“复焙”的方式来降低茶叶的含水量,避免其反出令人难以接受的异味或酸味。复焙确实是一个控制品质的方法,但焙火——透过温度降低茶叶含水量——容易致使内含物质随着水汽或温度而蒸散、伤及内质。所以,经年复焙的老茶,不管存放的时间再怎么长,总给人一种“里外不一”的感觉,有点老茶的陈味、酸味,同时又带有一些新茶的火气。这种久经复火的老茶,茶汤常带有些死板的感觉,比起工艺一次到位、自然存放的老茶,总是缺了一截老茶应有的韵味。
乌龙茶究竟能不能放老?依旧是个难有标准答案的论题。如同做茶的“看青做青”一般,面对收藏老茶的态度也该“看茶藏茶”。并非所有的乌龙茶都适合和人一起慢慢变老,很有可能藏茶的人依然健壮,茶却因种种原因先撒手人寰了。适合长年仓储的乌龙茶,必须在新茶的状态就十分良好,茶汤的韵味、活性皆可圈可点,再来谈后续仓储的问题。于我而言,老茶的灵魂在其难以替代的韵味,而非年龄。如过份强调陈化的时间而略去自身的品质,反而显得有些“倚老卖老”了。
推荐文章:
淡而不薄是白茶,白茶有什么特点?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民国时期
龙井茶怎么泡才正确你知道吗?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乌龙茶那么多 我们该怎么来称呼它们呢
炒青和碧螺春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