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20年前的“兰香铁韵,七泡有余香”
说起茶,很多人就想起福建功夫茶,潮汕功夫茶,那真是别有风味的一种吃茶习惯。80年代,90年代,闽粤百姓就离不开茶。
福建的闽南、广东的潮汕地区,流行的就是功夫茶泡法,那个年代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安溪铁观音。按他们的说的就是:独具兰香铁韵、七泡有余香。听起来就是一种享受呀。
说到铁观音,很多人都喝过。但是如果大家知道铁观音工艺的演变过程,那么也许会惊叹,原来“兰香铁韵、七泡有余香”我们都没喝过,或者说那是20年前记忆中的味道了。
仿佛闻到了兰香铁韵?
安溪铁观音80年代,90年代热销一时,主要销售市场大部分在闽粤地区,同时也是独霸市场。
闽粤地区是老茶区,他们对茶喝茶的品味是很高的,当时的铁观音还是纯传统工艺,遵循重发酵重摇青,体现兰香铁韵,可常温保存,密封、避光、防晒的话,还会越老越醇。精湛的摇青技艺,独步江湖的半发酵工艺让她拥有独特的属性,迷人的花香。就这样,铁观音轻松征服了味蕾挑剔的闽粤吃茶人。
这一切,靠的是“实力,魅力”。
传统工艺外形
穷乡僻壤的安溪农民主要收入就是茶叶,政府等相关部门非常的重视民生的发展。2000年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安溪中国茶都成立、开业。之后相关的宣传得到了推广。铁观音开始走向全国市场。随后的十年,铁观音一路高歌,市场一片繁荣,一举拿下全国茶叶市场最大的份额。
摇青,实现半发酵,产生红边
在这十年里,铁观音市场成功了,曾经的盛况是:无铁不成店,无店不卖铁。
之后,发生了非常多的转变。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工艺的创新,也正是这个创新,后来有多少人真正喝过传统工艺的铁观音,有多少人喝过兰香铁韵,那味道存在多少人的脑海里?那滋味,成了记忆……
安溪铁观音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遇到过问题,他们发现很多消费者特别是新茶客或原来不喝铁观音的人,在选茶购茶的过程中喜欢颜色更为好看的产品,而且这个占比非常高。在销售终端,甚至有消费者不相信“颜值”不好的传统工艺更为好喝,更为适合品饮,在这样的现象面前,商家出于省心也不愿意坚守初心、耐心讲解,反正都是交易,成功了就好。逐渐逐渐开始了“绿茶化”。
新工艺轻发酵
颜色好看很简单,只要工艺稍微改进,延长发酵时间,减少发酵程度,用空调做青,那是很容易实现的。终端的需求反馈到了产地,茶农发现商家的喜好,那只能按商家的要求制作,这也许就是“市场倒逼”吧。就这样,轻发酵工艺诞生,蔓延……
衍生出了——肖青、拖酸。新工艺让茶叶的香气提高了,让茶叶的颜色更能绿了。全国销售终端一片叫好,工艺的改变为铁观音抢占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殊不知这也为铁观音的“崩盘”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传统工艺外形
因为,轻发酵的茶偏向绿茶化,从茶的属性来说,更偏向寒凉,同时发酵降低“铁韵”就减弱且花香的沉稳性、丰富性也不见了,更别说耐泡程度、口感的饱满度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正意义的“兰香铁韵、七泡有余香”不见了,多少年来,有几个能喝到?
是也:重如铁、气如兰、绿叶镶红边、七泡有余香,那只是江湖上的传说了。茶不会说话,但是20年来,时间证明了孰优孰略。
唯有发酵到位,才会有“观音韵”
2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以更替一代喝茶人,在这近20年来,多数新茶客根本就没机会喝到真正的传统工艺铁观音,更没机会品尝到传说中的“兰香铁韵,七泡有余香”,而那些在2000年之前,喝过、喜爱传统工艺铁观音的老茶人,也只能在记忆里追思味道、遥寄情怀。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味道?那一口古早味、传统韵你是否也在怀念?
传统老工艺,除了拥有无与伦比的厚重感,独特的铁韵,还有很重要的是:
可以不用冰箱,在常温下就可以保存。
工艺到位,做工精良的茶还可以多年存放,存放超过五年的传统工艺铁观音就开始进入陈年老铁的行列了,滋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药香、陈香、仙草甜、梅子香、果酸香、木质香等神奇香气的形成。
中国茶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神秘的香气形成,就是因为独特的口感和韵味,而对于一些保存到位的年份老茶来说,那韵味更是能令人欲罢不能。也许你是喝过这样的陈年老铁的,比如说曾经分享过的2001、1996、1998、1992,还有……
推荐文章: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民国时期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全工艺!
龙井茶怎么泡才正确你知道吗?
乌龙茶那么多 我们该怎么来称呼它们呢
炒青和碧螺春之间的区别
淡而不薄是白茶,白茶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