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茶花来历
山茶花原产我国。公元7世纪初,日本就从我国引种茶花,到15世纪初大量引种我国山茶花的品种。1739年英国首次引种我国山茶花,以后山茶花传入欧美各国。至今,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在山茶花的育种、繁殖和生产方面发展很快,已进入产业化生产的阶段,品种间、种间杂种和新品种不断上市。 我国栽培山茶花的历史悠久。自南朝开始已有山茶花的栽培。唐代山茶花作为珍贵花木栽培。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己十分盛行。南宋时温州的茶花被引种到杭州,发展很快。明代《花史》中对山茶花品种进行描写分类。到了清代,栽培山茶花更盛,茶花品种不断问世。1949年以来,我国山茶花的栽培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品种的选育又有发展。目前我国山茶花品种已有300个以上。在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已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已成为花卉市场冬季主要的盆栽观赏花木。
二、溶安茶和普洱茶有什么区别?
我搜索了一下,才发现溶安茶是当药卖的,茶作为药来使用,我是严重抵制的。
普洱茶我认为首先是饮料,可以解渴,至于普洱茶的一些功效我觉得和其他茶雷同,长期坚持喝对的普洱茶,是有益健康的。
三、吴姓是如何起源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百家姓中,吴姓排在第六位,它也是全国第十大姓之一。姓氏是我们每个人的根,维系着我们与家人之间的情感,难以磨灭。我们知道自己姓什么,但你知道,你的姓氏由何起源吗?
吴
吴姓的起源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姓氏之一了。最早起源于皇帝的姬姓。这也是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在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爷爷)的儿子太伯在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后来吴国被越国灭了,吴国遗留下来的百姓就以“吴”为姓氏,以纪念亡国。而这一起源也有着2600多年的历史了。
当然,吴姓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起源,源于姬姓只是其中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三个呢。
吴姓图腾
第二个起源,是出自炎帝姜氏,是属于以驺虞为图腾的姜姓的一个部落,又因上古时期,虞又和吴同音,傻傻分不清楚,两字可以通用。一直到了战国时期,这两个字才被区分开来,也就出现了吴姓和虞姓。所以,吴姓最早的起源,也可以说是以图腾为起源的,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算是历史最悠久的起源。
你看,又是炎帝又是皇帝的,也难怪大家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吴回是神话传说中掌管火种的火神,因为居住在吴人之地,被称为吴回,他的族人后代也沿用这一姓氏,成为了吴姓的起源之一。而这一起源比之姜姓晚些,但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这一支的吴姓后来迁去了山东地区哦,说得是不是你的家族呢?
吴姓
第四个就是出自姚姓。舜在接替尧的部落首领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史称有虞氏。之后,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成为方国虞国。但之后商朝的出现,使得虞国被灭,虞国的遗民就以吴为姓氏生活下去。这一起源,有着3500多年的历史,据说秦朝末期出现的起义军首领吴广,就是出自姚姓的吴姓的后裔呢。
吴姓虽没有出现过许多皇帝、重臣什么的,但也是有许多名人的,比如吴起,可与孙武并列的战国时期军事家;“画圣”吴道子;写了《西游记》的吴承恩还有吴三桂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族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93%。主要集中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河南八省,又集中了41%。当然啦,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地区,越南、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也同样有着吴姓族人的身影。且随着人口的流动,你甚至可以在全球各地遇到姓吴的小伙伴呢。
吴字是会意字,由“口”和“大”会合表意。甲骨文作上“口”下“大”。据《说文解字》:吴,一曰大言也,从“大”从“口”。许慎训“大言”,即喧哗,大声说话。古时先人在狩猎时发现大兽后,一边奔跑,一边回头呼喊。这种大呼大叫的动作犹如一个“吴”字。这族人,当时就叫吴人。
吴人早在炎帝、黄帝时期就已存在。炎帝有个大臣叫吴权,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上古时吴人及其源流已无可考。今天的吴姓及其源流清晰可循,与上古的吴人并非同一回事。
探研吴姓来源,大致有四:其一,相传为上古炎帝时吴权的后代;其二,相传为远古时有虞氏虞舜的后代,因虞吴相通而姓吴;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其四,出自姬姓,以国为氏,乃黄帝轩辕氏后裔。经多方考证,当今吴姓,大多当属其四。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以姬为姓。相传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妻子,生了25 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子,形成了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音同雷)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从玄嚣这一支传下来的。
玄嚣的第四代孙高辛氏帝喾(音库)做了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娶有邰氏之女姜螈为正妻,姜螈是周族的母系祖先。
周族传到古公亶父的时候,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长子太伯(亦称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均非常贤能。季历之妻太任为周族生下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昌自小天资过人、品德高尚,深受祖父的喜爱,曾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但按照当时周人的社会传统,古公亶父去世后,应由长子太伯继承王位,如太伯早死,接位者应是仲雍,季历排行第三,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王位,昌作为季历之子就更没有机会了。古公亶父为此郁郁寡欢。
太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口外出给父亲采药,离开了周原,来到荊蛮吴越地区(今天的江浙一带),建立了姬姓国家“句吴(音同勾吴)”,简称吴。
众所周知,后来强盛的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所灭。吴国灭亡后,吴国王族支庶子孙或逃往四方,或被流放到偏远荒凉之地。他们感念故土,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
因太伯无子,故吴姓立太伯为开姓始祖,立仲雍为血缘始祖。
至于少数民族中的吴姓,多为他们接受汉族文化采用的汉姓,与传统意义上的吴姓渊源并不同宗。
还有,《百家姓》注明“延陵”为吴姓郡望,故门匾或对联带有“延陵世家”或“延陵”字样的,这家一定姓吴。
四、贴春联起源于哪个朝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写的《元日》诗。在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中,反映了当时人们每到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悬挂桃符的盛况。这里的“桃符”,其实就是今天的“春联”。
春联,有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介形象的文字抒发人们美好的愿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贴春联是华人血统的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每逢春节到来之际,无论是城市还是广大的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挑细选,把最漂亮的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增加节日的祥和气氛。
春联起源于我国周朝的“桃符”。据史料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尺,桃木板上书写着“神荼”、“郁垒”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正月初一日,造桃符着户,名曰仙木,百鬼所畏”。所以,在周朝,当时人们把“桃符”悬挂于大门两旁,主要用于驱鬼避邪。
直到宋朝,春联仍称桃符,有王安石的《元日》诗为证。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也有人说孟昶的儿子孟喆)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们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不过,据流失国外的敦煌佚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在近代被西方强盗斯坦因盗走)该佚书记录有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其中“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一联,是十二副春联中的第一副。其撰联人为唐代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比起后蜀主孟昶的题联要早240年,如此看来,刘丘子的题联理所当然应为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朝时,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做“春贴纸”,后来称为“春联”。古人认为红色预示着吉祥,有驱鬼辟邪之功用,所以制造桃符的桃木是红色的。后来春联也大都沿用大红纸书写。(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庙宇里的春联、楹联一般都是用黄纸)这一汉民族习俗起于宋朝,并在明朝时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贴春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群臣撰写。据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族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私访,看到大街上家家户户张贴着各式各样的春联,心中不免大喜。可当他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时,猛然发现门上没有贴春联,心生纳闷。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家是屠户兼阉猪的,因为自己是文盲,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一时兴起,于是挥毫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样一副春联赏给了这户人家。得到皇上赏赐的春联,这家人不胜感激,如若至宝,把它悬挂在正屋中堂两旁。
私下感觉这个故事有点好笑,因为据我所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他的儿子成祖朱棣都是文盲,大字识不了几个,怎么会写出如此潇洒、神采飞扬的春联呢?为了不打扰大家的雅兴,权当作一个有趣的笑话以资乐趣吧。
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才使得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蔚然成风。
咱们中国封建社会从官府到民间,最注重的莫过于孝道。如果家里有老人“老了”(意为去世),晚辈们需要守孝三年,服孝期间,一般从当年起三年内不贴红春联。可用白、绿、黄三种颜色的纸贴春联,即第一年要用白纸,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服孝期满,方可恢复用红纸贴春联。故白绿黄三种颜色的对联俗称“孝联”或“丁忧联”。不过也有的地方,在服孝三年期间可以分别贴黄蓝绿三种颜色的春联。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新春佳节,万象更新,普天同庆。所以除了个家各户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牛羊圈、鸡鸭鹅等畜舍以及存放粮食的粮囤上也要贴春联,寓意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所以,过去人们过春节时贴春联是很必要的。
春联最早的历史雏形是桃符,桃符起源于周代。什么是桃符呢?桃符就是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在上面写上驱邪降魔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有点儿像咱们现在贴门神的意思。
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一些文人墨客就开始在桃符上,书写现在形式春联的语句。一直到宋代才将在木板上书写,改为在纸上书写。一些人误解在宋代就把桃符改称为春联了,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大多记载在把木板改为纸张后,是有春贴纸和春联的别称,但并没有广泛的认可和流传开来,宋代人还是把春联称为桃符的。所以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现在咱们概念上的春联,应该是在明清才开始兴起。
以上是历史上春联的基本记载,下面咱们再简单说一下,现代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春联。在现代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唐代春联,春联内容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专家认为是公元723年的作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最早的春联应该是在唐时期,可能唐代春联并没有广泛的流传开来,所以历史上鲜有记载。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推荐文章:
碧螺春是属于什么茶?碧螺春茶叶特点是怎
信阳毛尖茶价格高吗?一般多少价位?
叶黄还瞳茶在浙江瑞安哪里有,价格多少
你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
荣成或者文登乳山哪里有夜店?谁知道。
静心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