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春芳先生,有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名家、大师、越剧毕派艺术创始人,创立了越剧小生流派毕派。
2016年8月14号上午去世,终年90岁。8月18号的下午2点,毕春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各界人士以及戏迷近千人前来送行,其弟子说,先生好瘦好瘦,和自己之前上个月才跟她见过面完全是两个样子,很是心痛。戏迷们说到那儿要换三辆车、三辆地铁,挽联写着,凡间人生虽一世,越坛春芳传百代。而在此前上个月,她还亮相舞台,临终仍牵挂越剧教学。谈及往夕,其老友,当时年88岁的有名越剧演员郑采君老师数度落泪,两有着70年的友谊,为70年的好友,基本上没断过,她说毕春芳她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与世无争,不争名不争利,一辈子就是这样。
和毕春芳先生打过交道的人,总会对她的憨厚、朴实印象颇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童年的她却是一个性格倔犟的孩子。也正是这份倔犟,让她走上了为之奉献一生的越剧之路。
诚然,毕春芳在童年时,从小性格比较坚强,因为她家里比较清贫。一个原因,她总想早点让自己出来,要去自力更生,要去自己找工作,早点找工作,减轻她父母的负担,另外,她小时候也比较喜欢听越剧的,只是越剧当时只有无线电,她们家拥有不起的,她在邻居那里听听、听听,久而久之,她也就爱上这个越剧了。也到小地方去看看戏,就喜欢了。正巧,在他们弄堂门口贴了一张广告,要招生,就是女子文戏,绍兴女子文戏要招学员,那么她就要去学戏,当然,她要想去学戏,家里虽然清贫,当时学艺家长总是反对的,认为工作现在讲起来不是很高级,但她自己,至于别的工作找不到,但这个她可以考取进去,那么她一定要去,吵、哭、闹。那么父母没办法了,只好同意陪她去考,一考就考取,师傅看中她把她收下了。去了以后,确实是相当苦的,进去的时候有四五十个师姐妹,结果有很多人她们都吃不了苦,中途逃走的也有。第二天又少了两个,第三天又少两个,但是她就抱定宗旨,她就不走。她就是再苦也要熬下去,是她自己选择的,回去的话坍台,那自己就一定要学下去。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进了科班的小春芳跟着师傅开始了三年漫长的学艺生涯,凭着一点小聪明,她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表演容不得半点的疏忽,说起当年第一次登台时所闹出的洋相,让她记忆犹新。
小科班有“串红台”的,学艺六个月以后就去“串红台”了,在“串红台”当中她觉得她有一件事她曾经一直常常想到,也是很好玩的,那时“串红台时”,她记得她们进科班总是先学骨子传统老戏,她是学《盘夫索夫》中《盘夫》曾荣,她是演曾荣的,第一次登台,就是曾荣上场,曾荣上场有两句上台引子、四句坐台白口,过去老戏都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一上去,两句讲好,例如“一颗明珠土内藏,未知何日放豪光,然后小生转身,坐下后要讲四句坐台白,坐台白,她一坐下来,看看下面人这么多,第一次看到,思想开小差了,四句出场白全都忘了,那怎么办,那么她,他们说她是小聪明,她四句坐场白就不讲了,马上“小生曾荣”上去了,虽然这样下来了,结果她们师傅一到后台是气死了,要让她吃生活了,他就是说,你闯了这么大的祸,好像这么不认真,要她跪唐明皇,她没办法只好跪,她们从前后台有唐明皇像,每个后台、老式的,都有唐明皇,若是有差错,就要跪唐明皇,唐明皇跪好还不够,她们师傅还拿着鞭子打她屁股,打了以后,但是她脾气犟是很犟的,打了以后,她本来想,不高兴爬起来,他又要打了,她想再打不行了,自己就爬起来了,他叫她起来,她不起来,他很犟的,她想自己第一次难得错错,有什么要紧呢,其实不可以的,当时觉得师傅对自己这么严格,后来逐渐自己年岁增长后,她觉得师傅对她严格是有好处的。以后她就提高警惕了,吃一堑、长一智,她就在台上不开小差了,台上演戏她就很认真的。她也深深体会到,总是“严是爱,宽是害”,老师对她严格,对自己有好处,以后她就认真,台上不敢开小差,也不敢唱错戏。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自从舞台老人给了她这个下马威后,严谨认真、谦虚好学成为了毕春芳表演艺术上的准则。为了早日实现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的理想,毕春芳甘愿从小型剧团的主演转变为大剧团的二肩小生,在东山剧团工作的那段岁月里,成为了她的转折点。当时在中央文化部部长夏衍的联络中,请她们剧团到中南海演出,有一天晚上全团同志被接进去演出,那天晚上她是终身难忘的,所有中央领导几乎都来看戏了,那时是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总理,总归所有当时的领导都来看戏,看戏看好以后,特别是周总理对她们特别关心,他特别到后台来来鼓励大家、勉励大家、关心大家,而且还叫他手下的警卫员送来两大筐水果,给他们演职人员吃,夜戏后后还请她们全体同志在西山吃好夜宵,送她们回到宿舍,这一夜大家回到宿舍里都激动地不得了,都一夜到天亮,包括她也是,是一夜难眠,通过这次中南海演出,对她而言,她觉得是翻身感特别强,因为她自己所看到的,旧社会里对戏曲艺人是被人歧视的,没想到到新社会里,进中南海演出,中央首长对他们这样的爱护及关心,更加促使她要为越剧事业奋努力奋斗到底。她曾自言情愿为越剧事业奉献终身,一定要好好地做出点成绩来。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信念的持之以恒,是她一辈子所坚持的人生态度。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不断地集众家之所长,以丰富自己。在唱腔上,她不但吸收了范瑞娟范派艺术和尹桂芳尹派艺术的精华,更兼备了徐玉兰徐派艺术的特色,终于,以柔带刚,吐字清晰见长的毕派艺术形成了,同时也是实现了当年为越剧努力奋斗到底的宿愿。
据有关方面统计,越剧演员也是个长寿职业。因为演员长年沉浸在优美抒情的越调中,心情愉悦人健康。不知此说法是否准确全面,但越剧老演员健康长寿的倒还真不少。
著名毕派唱腔创始人,著名越剧演员毕春芳生于1927年,逝世于2016年8月14日,享年90岁,也可谓长寿了。因此毕春芳的儿子曾说:“我母亲的一生是圆满的,她带给观众那么多快乐。我父亲也说,悲伤的同时,庆祝母亲一生的圆满一一人生一世,春芳百代。”
毕春芳出生于上海虹口一户贫民家庭,全家四口靠当海员的父亲微薄工资度日。为尽快减轻家庭负担,毕春芳十二岁那年就进了科班学艺。
毕春芳从小爱好戏曲艺术,特别喜欢越剧。有一年春节,母亲带她去看了马樟花的《仕林祭塔》,留下很深印象,从此就渴望成为一名越剧演员。所以进了科班以后,毕春芳开始很兴奋,以为只要认真跟着师傅学就可以了。谁知,名义上是拜了师,实际上师傅并不真正传艺,全仗个人暗暗看、偷偷学。毕春芳很快明白这一点,就偷看偷学,死记硬背,勤奋练习,从不叫一声苦,六个多月便学会了许多赋子,开始“串红台”了。不久,毕春芳就唱主角,跟着剧团走南闯北,到杭嘉湖一带演出。
三年满师之后,毕春芳先后与徐天红、王文娟、李慧琴等演员合作,但都不稳定,直到1945年之后,进了雪声剧团与袁雪芬合作,后来又进东山越艺社与范端娟、傅全香合作才稳定下来,从此毕春芳的艺术进入到一个快速成长的通道。
当然毕春芳本身就具备一名越剧小生的优越条件。身材适中,扮相俊美,嗓音清脆而富有弹性,表演松驰自然,飘逸潇洒。因此在与袁雪芬、范瑞娟这些“名师”合作之后,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技艺飞长,并为日后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0年,毕春芳进入合作越剧团与戚雅仙搭档,挑起头肩小生的重任。演出机会多了,扮演的角色也多了,更感到需要吸收新的东西来充实自己。于是,毕春芳悉心研究尹桂芳和范瑞娟等人的唱腔特点,并巧妙地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最终得到观众认可,形成了运腔圆润,咬字清晰,唱法多变,旋律新颖的毕派唱腔。
她与著名演员戚雅仙长期合作,配合默契,珠联璧合,演出了《王老虎抢亲》、《玉堂春》、《白蛇传》、《血手印》、《林冲》、《红色医生》、《卖油郎》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越剧大戏,至今仍是越剧观众心中的“经典”。两人也因此成为合作越剧团的“金字招牌”,成为越剧史上的佳话。
晚年的毕春芳仍然开朗幽默,注重毕派艺术传承,因而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
毕春芳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满,丈夫是毛巾厂工会文化干部,是毕春芳的幕后“贤内助”。年轻时就对毕春芳一见钟情,且终身不渝。难怪毕春芳的儿子说他母亲的一生是圆满的一生,并遵从母亲遗愿,遗像除了传统的白花,还特地挂了红花,送母亲笑着离开。
推荐文章:
叶黄还瞳茶在浙江瑞安哪里有,价格多少
信阳毛尖茶价格高吗?一般多少价位?
静心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荣成或者文登乳山哪里有夜店?谁知道。
你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
碧螺春是属于什么茶?碧螺春茶叶特点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