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马王堆古墓挖掘出茶叶(马王堆墓文物)

小茶馆 0

1. 马王堆墓文物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缔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达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2. 马王堆墓文物特征

   第一件,我记得当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2000多年前的辛追夫人尸体(名字好像有些争议),并且尸体保存完好皮肤还富有弹性,这简直就是世界奇迹。

    第二件,那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保存完好薄如蝉翼的丝织品衣服,据说一件衣服还不到50g,这衣服的出土,让我们对强汉的丝织技艺除了敬佩,更多是叹服。

    第三件,二号墓利苍墓出土了体现身份的官印,汉代的官印出土并不罕见,但是这种级别的官员,墓室保存完好,并出土了证明身份的官印却极其罕见。

3. 马王堆墓文物图片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

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墓葬中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中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dai)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其中,墓中女尸经病理解剖表明,虽然经历了2100年,但身体个不问和内脏器官仍然相当完整,且临床医学表明死者深浅患多种疾病和病变,这位研究尸体的保存以及古组织学,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中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另外,出图了马王堆帛书、汉墓中的乐器都是中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掘。

4. 马王堆 汉墓

马王堆汉墓每周一闭馆。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5. 马王堆汉墓资料

两个地方,分别是: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1972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2016年6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6. 马王堆汉墓遗址

1、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是利苍的夫人辛追。

2、马王堆汉墓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

3、马王堆汉墓三号墓是长沙丞相轪侯利苍的儿子利希。

4、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

5、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大概是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

7. 马王堆墓文物介绍

1、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司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单。

3、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就算是两千多年后的现在都无法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剑,中国古人的智慧超出常人想象。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7、马踏飞燕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是旷世难得的艺术魁宝。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以上全部列入禁止出国名单。

8. 马王堆汉墓文物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共出土成件服饰58件,有锦袍、纱罗禅衣、襦、裙、抪丝履、锦袜、丝带等多种款式,其中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领、袖裾均重绢缘边,整件衣重仅为49克。我国新疆地区的出土也有锦袍、襦、裙、抪、手套、丝履、锦袜等多种。

9. 马王堆墓出土文物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

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

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的记载;

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

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

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

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马王堆一号墓发掘现场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示面积5243.8平方米,陈列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现作为大背景,以三位墓主轪侯利苍一家人生活为主线,通过千余件珍贵展品历史与艺术交融的形式,分为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以故事叙事手法,描绘了一幅轪侯家人生前的生活画卷,逝后严格按仪轨下葬并带走死后世界生活所需,折射出汉初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多维宇宙观,从横切面展示当时的中国所达到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科技成就及重大贡献。

第一单元:惊世发掘

第一单元是整个陈列背景。利用文献和考古材料,用一种客观、真实的视角讲述马王堆谜一般的传说及马王堆三座墓葬发现发掘情况及远大影响,介绍三个墓主身份及其生活年代,让观众知晓汉代墓葬构造、丧葬礼制和相关考古学知识。

马王堆汉墓外景

纪年木牍

长方形薄木板,纵向从右至左墨书秦隶风格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葬)郎中,移藏(葬)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葬)君”。经考证,“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是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二月二十四日,木牍记载了马王堆3号墓下葬的确切时间,是推断3号墓年代的主要依据。

偶人

偶人,又叫镇墓俑,出于墓道两侧壁龛。

“长沙丞相”铜印

利苍墓出土。墓主官印。鎏金,龟纽,印面雕刻阴文篆书“长沙丞相”。据《史记》记载,汉初诸侯国的丞相印是黄金制作,此为鎏金铜印,显然不是原印。“长沙”系汉初长沙国的省称,诸侯国丞相在政府机构中地位仅次于诸侯王,不但统率小朝廷里的文武官员,而且控制王国军队,实为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利苍”玉印

墓主私印。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字体工整清秀。

帛画《车马仪仗图》

利豨墓出土。棺室西壁悬挂的帛画。全画为横式构图,依据内容不同分为四个阵列:左上方绘两排侍卫,簇拥着最上面头带长冠、腰佩长剑、身材高大的墓主缓缓前行;左下方绘方阵和击鼓鸣钟场面;右上方是整齐的车阵;右下方是14列骑兵。帛画上所有人物、车骑都面向墓主,似在举行一次盛大仪式,应为军队祭祀或检阅之类的大型活动。该帛画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写实性绘画之一。

锥画漆弩机

利豨墓出土。木质明器。弩是一种远射程兵器。秦以前的弩长度只有52厘米左右,此弩大大加长,射程就更远。汉代弩有先进的瞄准装置,射程一般在120~200步之间,约合167~278米。在汉代,蹶张弩、腰引弩均已常见。

第二单元:生活与艺术

第二单元“生活与艺术”,利用出土文物,对轪侯一家衣食起居状况进行还原,表现他们对现实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进而通过这些文物,反映当时农业、手工业取得的非凡成就和漆器、丝织品制造所达到的炉火纯青艺术水平以及音乐文化的昌盛。分为千金之家、君幸食、衣被锦绣三组,主要反映轪侯一家的物质生活。

泥“半两”钱

金饼、铜“半两”钱都是汉初流通货币。珠玑、犀角、象牙是象征财富的“上币”。这些财宝在辛追墓中都以陶制、木质替代品形式出土。可能有观众会问,利苍一家不是“千金之家”吗。为什么不用真的珠宝下葬呢?这是因为秦朝末年的连年动荡,造成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汉初至文帝景帝时一直奉行“休养生息”政策,并倡导薄葬,不得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入葬。所以轪侯家为了响应政策,财宝都用陶制品和木制品替代了。

歌舞俑、奏乐俑

歌舞俑、奏乐俑

两汉时期,贵族们每有宾客宴饮,则必有歌舞侑酒助兴,特别在一些贵族家庭中,更是专门蓄养了一批能歌善舞的奴婢。同样,贵族们也将大量歌舞奏乐俑陪葬于墓中,以供他们在死后世界继续享乐。

着衣女侍俑

辛追墓出土。应为轪侯夫人的贴身婢女,着衣已残。因其地位较高,在制作和包装上都很讲究。木俑身着纹锦镶边的绣花长袍,墨绘眉目,朱绘双唇,面目清丽姣好,神态娴静,身材修长,比例匀称,雕刻工致。

“冠人”男俑

辛追墓出土。体形高大,头戴长冠,身穿丝绸长袍,鞋底刻有“冠人”二字。“冠人”通“倌人”,是轪侯家众奴婢之长。

云龙纹漆屏风

辛追墓出土,室内陈设用具。

博具

利豨墓出土。博戏属于一种高雅的智力竞争性活动,先秦时就已流行,汉代尤盛,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此套博具包括1个博局,六黑六白共12颗大棋子、20颗小棋子、42根算筹,削、刮刀以及骰子各一件,装在特制的漆盒里。骰子共18面,分别为一至十六。

二十五弦瑟

辛追墓出土。出土时裹有瑟衣。瑟由面板、底板合成,中空。弦下有可移动的调音柱,底部两端有共鸣窗。此瑟为目前发现最完整的秦汉古瑟之一,为研究古代音乐史及汉代乐器演奏方法、汉代音乐文化发展水平提供了非常可贵的实物资料。

辛追墓出土。竽是一种音域较广的吹奏乐器。成语“滥竽充数”说明当时竽受欢迎程度。此竽管虽保存完整,但竽管与吹口之间不能通气,也无气孔、气槽和控制音高的簧片,属于陪葬模型。利豨墓也出土一件竽,虽外表残破,但内部结构完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用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喜爱吹竽自乐。

“轪侯家”云龙纹大漆盘

利豨墓出土。盥洗用具。铭文为物主“轪侯家”。

云纹漆鼎

辛追、利豨墓出土。鼎为盛食器,匕与鼎同出,匕常置鼎中,可取鼎内之食,先秦时鼎匕配套作礼器使用。漆鼎不便加热,显然已由调味的盛食礼器演变成单纯的盛食器,它们是目前现存完好的西汉漆鼎,堪称“标准器”。辛追墓的七鼎反映了轪侯家享有“诸侯七鼎”的等级制度。

双层六子锥画漆奁

利豨墓出土。梳妆盒。器表锥画云气纹、几何纹、飞鸟、奔犬、立鹿等纹样,是目前发现最早最别致的带有子奁的梳妆盒之一。器身分上下两层,放置梳妆或化妆用品。

油彩双层长方奁

利豨墓出土。出土时漆奁内置漆纚纱冠,并有其附属丝织物、木棍等该冠佩戴的配套用品。夹纻胎。盖、上层外壁口沿部花纹用白色凸起线条勾边,内用矿物颜料调油填绘卷云纹。

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辛追墓出土。衣料。马王堆汉墓出土刺绣衣物及用品近50件。这些绣品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先墨绘好线图的织物上,运用“锁绣”、“平针绣”等针法绣成。该绣采用锁绣法以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三色丝线绣出飞卷的流云和云中隐约露头的凤鸟,寓意“凤鸟乘云”,故随葬品清单遣册称之为“乘云绣”。

菱纹罗地“信期绣”

辛追墓出土。辛追墓随葬“信期绣”物品19件,其中单幅三件,完整衣物十件,棺内残衣六件。图案用朱红、棕红、深绿和金黄等色丝线,绣成流云、卷枝花草和长尾小鸟等。变形长尾小鸟似燕,寓意“似燕归来”,故墓中随葬品清单遣册称之为“信期绣”。

素纱单衣

辛追墓出土。右衽(rèn,衣襟)、直裾(jū,衣服的前襟)。重49克。汉代人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其当时是作为内衣穿着。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

辛追墓出土。交领、右衽、曲裾,朱红菱纹罗面料,素绢里、缘,内絮丝绵。其款式类似古代“深衣”,在西汉早期贵族妇女中广为流行。

第三单元:简帛典藏

第三单元“简帛典藏”,集中呈现马王堆简牍帛书所记载的举世瞩目科技成就和思想文献,同时也间接反映轪侯家人的知识结构、阅读习惯和文化素养,主要反映轪侯一家人精神生活。分为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历史哲学、阴阳五行四组。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利豨墓出土。该帛书以朱墨两色绘有云、气、恒星、彗星等各种天象图像约250幅,并附有简短文字说明,是一种利用天象来占验战争胜败的图书。此书中科学价值最高的是31幅彗星图,每颗彗星都标有名称,有彗头和彗尾,除最后一颗外,都是头朝下,尾朝上,符合彗尾总是背离太阳的科学规律,并已经注意到了彗尾的形态差异。这足以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观测彗星已取得了惊人成就,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图谱。

帛书《五星占》

利豨墓出土。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由占文和行度表两部分组成:占文利用星象预测人间吉凶,行度表记载了秦始皇元年(前246年)至汉文帝三年(前177年)70年间金、木、土星运行的位置,测得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 日只多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只小1.09日;土星的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大0.54年。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学已取得极高成就。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利豨墓出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编制最准确的军事地图。图中方位上南下北,与今地图相反。主区包括长沙国南部八县,即今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其附近地区,图中水系与现代地图大体相同;邻区为南越王赵佗的辖地,约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大部分和广西小部分地区。地图对所绘内容的分类分级、符号设计、主区详邻区略等较为科学的制图原则,至今仍在沿用。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利豨墓出土。系统介绍了人体六条足脉、五条臂脉的名称、循行路径、生理病理特点及如何用灸法来治疗。11脉循行方向全是向心的,治疗全是灸法,无穴位名称和针治记载。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之《灵枢•经脉篇》极为相近,但比其更简略。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经络学著作。

帛书《五十二病方》

利豨墓出土。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着。一万余字,记载治疗52种疾病的方剂和疗法,共用古医方280个、药名254种,疗法以药疗为主,也有炙法、砭石及外科手术割治等。此页有外科手术割痔疮的记载。

帛画《导引图》

利豨墓出土。现存最早的彩绘气功导引操练图。帛上共有44个人物做健身运动的姿态。所绘人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姿态动作各异,或坐,或站,或徒手导引,或持器械发功。31处有文字说明,各标注名称及功用。其内容包括保健功和医疗功两类。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

利豨墓出土。约5000字。每卦开头均绘有卦图,与传世本对比,主要是卦序、卦辞、卦名和爻(yáo )辞有所差异,是《周易》最古的抄本之一。对校勘订正通行本《周易》、研究《周易》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太一祝”图》

这幅图出土于利豨墓的漆盒中,图分三层:图上部正中头戴鹿角的,就是古人又敬又怕的“太一神”。“太一神”肩部左右两侧为雷、雨、风等天神;中层为四个执兵器的武神;下层有三条神龙。这是一幅群神共同护佑的“太一神”出行的场景。全图具有浓厚的巫文化氛围,这与汉代巫术流行不无关系。有学者认为,墓主人生前为军事将领,这幅怪诞的图画,是墓主出征前祭祷“太一”神、祈求战争胜利、保佑自己站中不受伤害的兵祷。

第四单元:永生之梦

第四单元“永生之梦”,通过筑墓方式、棺椁结构和遗体标本,反映轪侯家人对死后世界的认知和对遗体处理,希望其肉身不朽,在阴间继续享受奢华生活,而其灵魂要在天国永恒存在,反映汉代人的“不死”观念和对宇宙空间的认识,表现出强烈生命意识,演绎着永生之梦。分为T形帛画、井椁、四重套棺、肉身不朽四组。

辛追墓“非衣”帛画

帛画用三块单层细绢拼成,顶端横裹一根竹竿,上系丝带,可以张举;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缀有青黑色麻质绦带。因画有死者肖像,被当做“魂幡”,出殡时引作前导,入葬时放置在内棺盖上。帛画用笔墨和重彩绘画,画面从上至下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天上有金乌(太阳)、蟾蜍(月亮)、烛龙、飞龙和司阍(天国守门神)等;人间描绘轪侯夫人在三个侍女簇拥下缓缓升天,她的家人在祭祀;地下绘巨人托举大地。整幅帛画用浪漫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

木椁

辛追墓外椁。原置于墓坑底部的三根方形枕木上,有盖板两层、顶板一层和底板两层。模仿生前居室的椁室,由棺室与四个边厢组成,形状像“井”字,古文献称为“井椁”。边厢总面积6.8平方米,体积9.79立方米,放置随葬品1000多件。棺室内有四层套棺。整椁由杉木斫成,采用扣接、套榫与栓钉结合而成,其中最大的壁板长4.84米,宽1.52米,重1.5吨。这是迄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汉代井椁实物。

黑地彩绘漆棺

辛追墓出土。第二层棺。棺内髹朱漆,外以黑漆作地,彩绘奔放、飘逸的云气纹;云气纹中绘“仙人降豹”“怪神操蛇”“巨鸟衔鱼”“仙人弹奏”等110多个神怪图案。图案笔法生动流畅,极富浪漫色彩。黑漆地上所描绘的栩栩如生的神怪动物形象,所表现的是死者灵魂正在进入受到神灵保护的地府。

朱地彩绘漆棺

辛追墓出土。第三层棺。通体内外皆髹朱漆,外表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色漆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案。以红色与不死仙境来表现死者已摆脱邪魔侵扰,到达成仙不死之境。漆棺画法潇洒生动,用线奔放,干净利落,代表了汉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成就。

锦饰漆棺

辛追墓出土。这是直接装殓轪侯夫人遗体之棺,习称“锦饰内棺”。棺内髹朱漆,外髹黑漆。棺外横缠两道宽12厘米、厚六至七层的丝带。盖板和四壁饰铺绒绣和羽毛贴花绢,象征着顺利通达不死之仙境,羽化成仙。

10. 马王堆墓文物里的古埃及元素

1️⃣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灵光,法门寺地宫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法宝,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珍宝,创世界寺庙之最。 唐代帝王多次开塔迎请舍利,唐代法门寺塔为木质,明隆庆年间倒毁,万历年间重修为13层八角砖塔,1981年8月因霪雨等原因倒塌。为重建法门寺塔,1987年2月28日至11月30日和1988年4月,考古工作者对其塔基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清理。 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并发现了大批稀世的宝物。地宫位于塔基正中,略呈长甲字形。总长21.12米,高1.87米。地宫的出土文物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宝——佛祖佛指舍利;另一类则是170余件为供奉舍利而奉献的物品(纺织品不算在内)。 这批物品数量大、等级高,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的物品。其中可谓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是捧真身菩萨。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萨像是唐代最后一次迎佛骨的见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有皇帝名号的文物。 此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几件被标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谜。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纺织技术的高超。

2️⃣马王堆汉墓:帛画与两千年的古尸,1971年,修地下战备医院挖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马王堆汉墓。墓中除帛画、素纱单衣等珍品外,还有一具历经两千多年、竟保存得栩栩如生的古尸。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外,有一个方圆半里的大土堆。土堆中央醒目地残留着两座东西对峙、高约五丈的封土。 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当然,最受世人瞩目的还是那具千年不坏的古尸。这具女尸泡在棺内的溶剂中,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成,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皮下脂肪丰富。注射防腐剂后软组织尚有弹性,且四肢关节略可转动。其胃部还残留着138粒半的甜瓜籽。这是一具不同于木乃伊、干尸和鞣尸的湿尸,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鲜尸体,这在世界古尸记录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无怪乎到了1972年5月,古尸在湖南省博物馆公开展览时,每天参观的人数竟多达1万多,最多时达14000人,连博物馆的玻璃大门都被挤破了,连美国、日本都向中国讨要女尸的头发,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3️⃣兵马俑:秦帝国的精兵,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三星堆可探测的时间是4600年前,一直到3000年前。史学界认为,它是一个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原完全就找不到这样的文化堆积,甲骨文也是3500年才出现的,妇好墓3200年,后母戊大方鼎3200年,毛公鼎2800年。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很明显就高于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其他文明,并且也许中原民族的很多工艺是受到了三星堆文化的传播。 三星堆出的一些青铜像,面部特征根本就不像华夏族人民,反而有点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这个文明没有任何的记载,在它出土的器具上面也没有文字的介绍。而三星堆的研究成果显示,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在茂县。2009年修复地震震坏的汶川县布瓦碉群发现了"布瓦遗址",距今4800年,认定为三星堆文化源头。而汶川山高水急,不可能有原发性的文化,因此,源头也在青海的河湟地区。也即是,三星堆文化与羌族在五千多年前共同自青海甘肃进入四川岷江流域地区,三星堆的先民创造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三星文明。出土的一些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根本不像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三星堆文明也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 三星堆与古玛雅、埃及文明都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5000年前的玛雅人神秘而辉煌,突然间就消失了;5000年前的三星堆人和玛雅人一样神秘辉煌,也同样的消失了。这一直是个谜,无从寻找。

5️⃣北京人:五十万年前的祖先,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为世界人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北京西南有一座石灰岩的小山。采石工常常在洞穴和裂隙的砂土中发现化石。 老百姓称之为龙骨,并将它们卖给中药铺。1918年,来华担任矿政顾问的瑞典人安特生偶然来到龙骨山。1926年,外国学者们证实,安特生等人1923年发掘出的化石中有一颗原始人的牙齿。这一发现震撼了世界科学界,沉睡了5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终于被发现了。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直立人。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以上。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但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1941年抗日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成为不解之谜。化石的失踪和化石的发现一样,让世界考古界为其惋惜。

6️⃣血渭一号大墓,青海有一个古墓群名字叫做都兰古墓群,而血渭一号大墓就是都兰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 有关血渭一号大墓在当时自古就有很多不吉利的传说,传说,那一座座古墓曾经是妖魔的洞穴,后来格萨尔王带领众英雄与群魔激战多日,终于赶走了妖魔。但魔去洞不空,里面留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因此血渭一号大墓初当地人称为九层妖楼,也叫“妖魔洞”。 尽管有关九层妖楼的恐怖传说有很多,但仍然阻止不了那些寻宝的盗墓贼,因此九层妖楼附近的很多小型墓葬大部分都被盗墓贼光顾过,而九层妖楼现在的破损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

其实九层妖塔并不是什么妖魔的住所,它其实是一个陵墓,葬着的都是曾经吐谷浑的王室成员,吐谷浑曾经也是称霸一方的存在。吐谷浑是早期青海之路上活跃着的一个贸易民族,支配着整个青海之路地区,掌握了东西贸易的全部势力。所以其实吐谷浑并不是当地藏民眼中的妖怪民族,而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特文化风俗的民族。 那血渭一号大墓为什么叫九层妖塔呢?其实这跟墓的结构有关,这座墓的下面有三层泥土石头夯建的围墙,整体又是用一层柏木加一层石头重复叠加摞起来的,别小看石头加木头的构造简单,实际上却蕴含着大学问。这座墓里的木头可远不止碗口粗形容,一号墓周围的小型墓葬里面一般要用二三十根木头,大一点的墓就要用上百根木头,而一号墓本身所需要的柏木更是数不胜数,层层叠叠的用柏木叠了九层,正因如此得名“九层妖塔”。 九层妖塔的规模宏大,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的一、二层,仅这两层就出土了大量陪葬的物品和陪葬的牛、马、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可是为什么只挖了两层呢?对此有一些人还搞出一些传说,说在挖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诡异事件,人们吓得不敢挖了。

其实事实上,九层妖塔中并没有什么诡异事件,不继续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墓。由于九层妖搭是被盗过的,里面的破坏是很严重的,这给挖掘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现在只挖了两层,如果继续挖,可能会导致整座墓的坍塌,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暂时停上了继续挖掘,或许等以后,有更先进的科技手段了,还会继续挖掘其它七层,寻找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推荐文章:
叶黄还瞳茶在浙江瑞安哪里有,价格多少
你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
荣成或者文登乳山哪里有夜店?谁知道。
静心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碧螺春是属于什么茶?碧螺春茶叶特点是怎
信阳毛尖茶价格高吗?一般多少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