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馆(自适应手机端)

各种茶叶的别称(茶叶有哪些雅称)

小茶馆 0

1. 茶叶有哪些雅称

1::茶水的雅称叫:品茶、品茗、饮甘露、佳茗、沏香茗等,

2:茶在古代有很多异名、别称,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喝茶是一个动作,是简单化的日常生活,而品茗、品茶则更为常用,从而形成一个过程、一件雅事。

3:古人对喝茶的雅称为不夜候,余甘氏,清风使,忘忧君,苦口师,水厄,酪奴,涤烦子,茗这些都是被历史记载,古人用来形容喝茶。其中不夜候的意思是喝了茶水后,让人消除睡意,便称为不夜候,以表彰茶叶的功效。古人谓茶能消除烦恼,古称“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2. 茶叶的美称

茗茶、品茗、香茗、茶叶、茶、茗、荈

3. 茶叶 雅称

【一字别称】

荼、茗、荈、蔎、槚。

【二字别称】

甘露:出自(刘宋)《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

翘英: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灵草: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蓝英:出自(唐)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流华: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玉蕊: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

愁草: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瑶草: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

【三字别称】

晚甘侯: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王孙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涤烦子:出自(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余甘氏: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嘉木英:出自(宋)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离乡草:云雾草:

【四字别称】

玉川先生

龙芽凤草

4. 茶叶的别称和雅称

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不夜侯”、“清友”、“涤烦子”、“余甘氏”、“消毒臣”、“清风使”、“酪奴”、“森伯”、 "苦口师" 等。例如:

1、 “荼”(tu),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古时“荼”字是多音多义字,不专门表示茶。“荼”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邺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荼”是否指“茶”,后人推考说法不一。

最早明确“荼”字包含有茶的意义的是《尔雅》,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木》中“贾,苦荼”时注明:“树小如栀子,冬生(常绿的意思),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荼。”这段注释说的就是茶树的特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茶,苦茶也。”“荼”即今之“茶”字。

2、槚(jia),是从木的古“茶”字,指茶树。

3、荈(chuan),从草,是专指晚采的茶叶。

4、蔎(she),是古时四川西部茶的俗语。

5、茗(ming),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通用,为茶的雅称。

6、不夜侯: 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宋代苏东坡也有诗赞茶有解除睡意之功:“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7、清 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8、涤烦子: 唐代的《唐国史补》载:“常鲁公(即常伯熊,唐代煮茶名士)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历来备受赞咏。

9、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说:“沾牙旧姓余甘氏。”

10、消毒臣: 据唐代《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 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曹邺深知饮茶益处,他在另一首诗中还说饮茶具有“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的神奇功效。

11、清风使: 据《清异录》载,五代时,有人称茶为清风使。唐代卢全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12、茶曰酪奴、水厄,又曰瑞草;米曰白粲,又曰长腰。

少数民族称茶与奶酪为奴。南北朝时,北方贵族仍然不习茶饮,甚至鄙视、抵制饮茶。南齐秘书丞王肃因父亲获罪被杀,投归北朝,任镇南将军。刚北上时,王肃不食羊肉及奶酪,常吃鲫鱼羹,喝茶。喝起茶来,一喝就是一斗,北朝士大夫称为“漏卮”。数年后,王肃参加北魏孝文帝举行的朝宴,却大吃羊肉,喝奶酪粥,孝文帝很奇怪,问道:“卿为华夏口味,以卿之见,羊肉与鱼羹,茗饮与酪桨,何者为上?”王肃回答说:“羊是陆产之最,鱼为水族之长,都是珍品。如果以味而论,羊好比齐、鲁大邦,鱼则是邾、莒小国。茗最不行,只配给酪作奴。”孝文帝大笑。

13、森伯:故事出自南朝后·汤悦的“森伯颂”。《清异录》上说:“汤悦有森伯颂,盖颂茶也。略谓:方饮而森然,严于齿牙,既久罡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谁能目之。”

14、苦口师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字文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俊秀, 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吴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

有一天,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那天,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门, 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 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5. 茶叶的雅名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6. 茶的雅称,你知道几个?

茶的别称雅号主要有槚、茗、荈、甘露、酪奴、灵草、嘉草、叶嘉、瑶草、皋芦、苦荼、瑞草魁、涤烦子、不夜侯等。

中国人以“品茶”为雅事,因此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作诗赋词,都会为茶起很多的雅号。

例如在《宋录》中,茶便被称作“甘露”:“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在《洛阳伽蓝记》中,称茶为“酪奴”:“惟茗不中,与酪作奴。”《茶人》将其载作“灵草”:“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试茗泉》又将其称作“嘉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叶嘉传》中,以物拟人,将茶称为“叶嘉”等等。

而茶的出处《尔雅‧释木》则称其为苦荼:“槚,苦荼也。”而此处的“荼”,则正是如今我们所知的茶。

7. 茶树的雅称

尤其在古诗词里,那些优美的称谓,或清雅,或浪漫,或想象力大开,赋予了茶更多文化内涵,快来欣赏一番吧。

1.云华

茶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

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2.云腴

因茶生于山间云雾处,故称。

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云不知。”

3.不夜侯

古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

五代·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4.余甘氏

古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喝茶甘甜,余味无穷,故称。

5.水豹囊

本为一种豹皮制成的鼓风之具,此喻饮茶如其所吹之风,故称。

6.仙芽

对茶的美称。

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7.玉爪

对茶的美称。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

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8.玉芽

上等的芽茶美称为“玉芽”。

9.甘草

对茶的喻称。茶喝之甘甜饴美,故称。

10.鸟嘴

对茶的喻称。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

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11.先春

茶的别称。早春时茶已吐出嫩芽,故称。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12.阳芽

对茶的喻称。

宋·周必大《茶》:“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13.冷面草

对茶的喻称。

14.鸡苏佛

对茶的喻称。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15.金叶

对茶的美称。

16.苦口师

对茶的拟人戏称。浓茶味苦,故称“苦口师”。

17.乳茗

刚冒出幼芽的茶。

清·姚鼐《同秦澹初等游洪恩寺》:“明朝相忆皆千里,那易僧窗啜乳茗。”

18.茶枪

对茶的喻称。茶未展开时似枪,故称。

19.茶旗

对茶的喻称。茶叶泡开后如一面面小旗,故称。

20.茗饮

对茶的雅称。

唐·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瓮无谢玉为缸。”

21.瓯蚁

本指茶瓯上浮的茶沫,后以喻茶。

22.香茗

对茶的美称。茶为茗,喝之清香解渴,故称。

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23.蔎

茶的古称。

唐·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24.荼

苦茶。

25.荈

本指茶的老叶,即粗茶,后泛指茶。

26.涤烦子

茶的拟人戏称。

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27.森伯

对茶的拟人称谓。

28.雀舌

对茶的喻称。茶芽似鸟雀的舌头,故称。

29.晚甘侯

茶的拟人戏称。

30.瑞草魁

古人对茶的美称。瑞草为香草,茶为瑞草之首,极言茶之佳美。

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31.酪奴

茶的拟人戏称。

32.橄榄仙

对茶的拟称。喝茶后似食橄榄那样回味久长,故称。

33.槚

即楸树,本为一种乔木,后代指茶。

34.碧霞

对茶的美喻。

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8. 茶叶有哪些雅称和雅称

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

茶的雅号:

云华 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云腴 茶生于山间云雾处,故称。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云不知。”

不夜侯 茶的雅号,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余甘氏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喝茶甘甜,余味无穷,故称。故事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水豹囊为一种豹皮制成的鼓风之具,此喻饮茶如其所吹之风,故称。

仙 芽对茶的美称。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玉 爪 茶的美称。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玉 芽等的芽茶美称为“玉芽”。

甘 草茶的喻称。茶喝之甘甜饴美,故称。

鸟 嘴茶的喻称。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先 春的别称。早春时茶已吐出嫩芽,故称。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阳 芽对茶的喻称。宋周必大《茶》:“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冷面草对茶的喻称。

鸡苏佛对茶的喻称。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金 叶 对茶的美称。

苦口师对茶的拟人戏称。浓茶味苦,故称“苦口师”。

乳 茗刚冒出幼芽的茶。清姚鼐《同秦澹初等游洪恩寺》:“明朝相忆皆千里,那易僧窗啜乳茗。”

茶 枪对茶的喻称。茶未展开时似枪,故称。

茶 旗对茶的喻称。茶叶泡开后如一面面小旗,故称。

茗 饮对茶的雅称。唐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瓮无谢玉为缸。”

瓯 蚁本指茶瓯上浮的茶沫,后以喻茶。

香 茗对茶的美称。茶为茗,喝之清香解渴,故称。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蔎茶的古称。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荼苦茶。

荈本指茶的老叶,即粗茶,后泛指茶。

涤烦子茶的拟人戏称。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森 伯对茶的拟人称谓。

雀 舌对茶的喻称。茶芽似鸟雀的舌头,故称。

晚甘侯茶的拟人戏称。

瑞草魁古人对茶的美称。瑞草为香草,茶为瑞草之首,极言茶之佳美。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酪 奴茶的拟人戏称。

橄榄仙对茶的拟称。喝茶后似食橄榄那样回味久长,故称。

槚 即楸树,本为一种乔木,后代指茶。

碧 霞 对茶的美喻。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茶的最初字为“荼”,到了中唐以后才变成“茶”。 陆羽的《茶经》 对茶的雅称为:一曰茗(ming)、二曰槚(jia)、三曰蔎(she)、四曰荈(chuan)。

茶的别称:

苦 荼古代蜀人茶的方言。《尔雅·释木·槚》:“槚,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荼 只“茶”的假借字或古体字。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诸书说茶处,其字仍作荼,至唐陆羽作《茶经》,始减一画作茶。”清代顾炎武《唐韵正》:“荼荈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说文解字》:“荼,古茶也,从艹,余声,同都切。”北宋徐铉等校曰:“此即今之茶字。”指早采的茶叶。

茗指茶芽。《说文解字·艹部》:“茗,荼芽也。从草名声,莫迥切。”指晚收的茶叶。晋代郭璞《尔雅·释木·槚》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指茶的别称。指茶的嫩叶。《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蔎指茶的别称。古蜀西南方言。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西蜀南人谓茶曰蔎。”

荈指茶的别称,常与茶或茗合称。参见“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义·尔雅音韵》:“荈,尺兖反。荈、*、茗,其实一也。张辑《杂子》云:茗之别名也。”指老的茶叶。《太平御览》引《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茶 荈复合茶名。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密赐茶荈以当酒。”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打不出来,是金字旁过来个厉)。”

水 厄魏晋时,北方人不习惯与饮茶者对茶的戏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镐,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为镐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茗 饮指茶汤。三国魏张辑《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唐代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指以茶为饮料的简说。宋代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茶茶栽东坡》:“周诗记苦荣,茗饮出近世。”宋代陈渊《同魏李修雪中闲步》:“携手望春同茗饮,小坊灯火自相亲。”

茗 汁茶汤。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酪 奴茶汤的别称。南北朝时,北魏人不习惯饮茶,二号奶酪,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王)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如何鱼羹,茗饮如何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常云: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彭城王勰谓曰:‘卿明月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花 乳茶汤别称。唐宋饮茶多将团饼研末煮泡,汤面浮沫渤如乳,隐现变幻如花。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欲知茶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跋石人。”

茶 茗茶汤。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夷陵州图经》:“黄牛、荆山等山,茶茗出焉。”引《茶陵图经》又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涤烦子茶的别称。因茶有去疲劳、除烦恼之效而得名。唐代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就为忘忧君。”

隽 永 唐代是称呼煮茶时第一泡出来的茶汤,以备曾味和止沸,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陆羽《茶经·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是书《六之饮》:若坐客数“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月 团图饼茶的喻称。唐宋时茶作团饼状,诗文中常以月喻其形。唐代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宋代王禹偁《恩赐龙凤茶》:“香于九畹芳兰气,园如三秋皓月轮。”宋代秦韬玉《采茶歌》:“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圆月。”

甘 露茶的赞称。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瑞草魁 唐人对茶的赞称。魁即第一之谓。唐代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金 饼古代对团茶、饼茶的雅称。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宋代黄儒《品茶要录》:“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嘉 木 茶树的赞称。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着,伐而掇之。”

茶 旗亦称“旗”。茶初展的叶芽。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唐代皮日休《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旗,乃叶之方敷者,叶味苦。旗过老则初虽留舌,而饮彻反甘矣。”

9. 茶叶有哪些雅称和雅号

汉代的许慎《说文解字》:“茗,荼芽也。”

《唐韵》:“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从中唐开始,“荼”字就变成了“茶”字。唐代以前多称茶为荼。但是,荼也有苦菜的意思。

比如乇褒在《僮约》中说“炰鳖烹荼”

荈: 采摘时间较晚的茶,茶的老叶,即粗茶槚:古指茶树。

《尔雅》:“槚,苦茶”。

茗:茶的嫩叶 《魏王花木志》:“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渲老:对茶的一种行话的称呼。《中原市语》:“茶曰渲老。”

芽:用芽来称呼细茶。也会有很多用某种茶的名字去代称整个茶的。比如:金英,绿片,紫笋,旗枪。

举个例子,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以前无茶字,而是写为荼。

王褒僮约中“烹荼净具,武阳买荼。”

就是指茶,同样还有“谁谓荼苦,其甘如饴”。而“茗”原本是较差的茶。历史上雅称就很多了,比如文人喜称“不夜侯”。等等。

10. 茶叶有哪些雅称呢

茶香的别称是茗香。

茗本指茶叶,今泛指喝的茶。茶香也叫茗香,是干茶叶或茶叶冲泡时散发出来的茶叶芳香气味。这种茶叶香气,使人心脾清爽,神智清新,心旷神怡,属于一种沁人心脾的嗅觉之美。品茗、评茗的一道工艺程序,就是闻香,辨香。多喝茶喝好茶


推荐文章:
碧螺春是属于什么茶?碧螺春茶叶特点是怎
信阳毛尖茶价格高吗?一般多少价位?
叶黄还瞳茶在浙江瑞安哪里有,价格多少
你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
荣成或者文登乳山哪里有夜店?谁知道。
静心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