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前龙井的茶诗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茶的都很多,他们爱茶至深,还把茶写进了诗里,被人传诵。
在诗中,他们写出了品茶的体会、对茶的赞美,甚至对生命的感悟。作为现代的爱茶人,读茶诗,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与他们共饮一壶茶。
一言至七言诗·茶唐·元稹(zhěn)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至七言诗”是隋唐时期的一种诗体,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第二句写了茶味香和形美。第三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唐代著名诗人、茶僧。
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唐时起就有在重阳节登高赋诗、插茱萸或饮酒之风俗。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开创以茶代酒,移风易俗之新风。
两碗茶唐·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吃完睡一觉,起来喝两碗茶。抬头看看日头,夕阳西下。快乐的人可惜日子过得太快,忧愁的人厌恶日子怎么就那么慢呢。那些无喜无怒的人,也不在乎时间长短了,一切顺应自然吧!
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把茶与人生作比较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不受喜怒哀乐的困恼,坦然面对人生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胸襟。后两句说的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全诗句句写佳人, 同时又句句写佳茗。在飘渺的仙山上,洁白的流云悠然飘过,山上灵草幻化的仙子用白云洗遍每一寸香肌,不加粉黛,丽质天成,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
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
观采茶作歌清·乾隆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乾隆下江南,自然是奔着苏杭去的,到了杭州,自然要游西湖。既游西湖,品龙井茶那是免不了的事儿。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
七碗茶诗唐·卢仝(tóng)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
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不敢喝第七碗,只怕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茶对卢仝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2. 明前龙井美文
明前龙井茶呈淡黄嫩绿色,略有天然糙米色,冲泡后有清香或嫩栗香,嫩爽,汤色嫩绿明亮。明前龙井泡出来的颜色,汤色嫩绿明亮!
明前龙井的泡法
(一)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润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二)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水”是为杭州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干茶水融合,相辅相成。虎跑泉的泉流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日。如今将硬币悄悄置于盛满虎跑泉流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请宾客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三)静心备具
冲泡高级绿茶要用通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非常好地赏识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然起舞的仙姿,欣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会新鲜的茶香。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如今,将水写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洗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纯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纯洁之心。
(四)尽心置茶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与水的份额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干不失茶性,双充沛展示茶的特征。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份额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用茶则从茶仓中悄悄取出,每杯用茶2~3克摆布。置茶要心态安静,茶叶勿掉落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五)温润茶芽
选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灌水少量,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滋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即将进行的冲泡打好根底。
明前龙井泡出来的颜色,汤色嫩绿明亮!
(六)悬壶高冲
温润的茶芽现已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使用手腕的力气,上下提拉灌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方法,雅称凤凰三允许。凤凰三允许不只为了泡茶自身的需求,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势优美,更是我国传统礼仪的表现。三允许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明敬意,一起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七)甘露敬宾
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照的茶训。将自个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新朋老友共赏,别是一番欢愉。让我们一起领会这大天然赐与的绿色高手。
(八)辨香识韵
鉴定一杯茶的好坏,必从色、形、香、味下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织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弯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新鲜浑厚,无浓郁之感,细品慢啜,领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受。
(九)再悟茶语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而,当客人杯中的茶水见少时,要及时为客人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领会,慢慢领会。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漠然,好像无味,饮往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甚至味也。
3. 明前龙井的诗词
李清照《漱玉集》中有一首《如梦令》这样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据考证,在宋代济南城西确实有“溪亭”的地名,这首词是女词人唯一留传下的在济南写作的作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写过一首咏金线泉的七律,诗中写道:
玉秋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寒漪巧上弦。
已绕渚花红灼灼,更萦沙竹翠娟娟。
天风到底尘埃尽,界破冰绡一片天。
历代文人写金线泉的诗不省唯有此诗写出了金线泉的神韵。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于公元一二三五年游历金线泉,他在《济南行记》一文中写道:“金线泉有纹若金线,夷犹池面”。
元代张养浩,在《同马克修总管宴金线池》一诗中写道:
旧闻金线奇,屡至未曾遇;
川妃若余夸,一缕出容与。
二十世纪初,刘鹗写的《老残游记》,文中的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老残与士子讨论关于金线泉的形成原因。
当你从沧园大门出来,沿着甬道,穿过长廊,偏西一拐,一朱漆木牌坊映入你的眼帘。牌坊上书“蓬山旧迹”,另一面书“洞天福地”的金字。这里的蓬山是有所指的,古人把趵突泉三股泉水涌出地面,比喻为传说中东海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州。据传说三山可望而不可攀,而趵突泉三股水柱,犹如三座海上仙山。
趵突,是泉水喷涌的象声词,从听觉上使人领悟到它向上的气势。趵突泉三股泉水的喷涌,曾激起许多古代诗人的想象。
赵孟兆写道:“平地涌出白玉壶”。
元好问写道:“且向波间年玉塔”。
张元将其比喻为“三株树”。
龚章将其形容为:冰花三树脉相连。
大文豪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之中,曾这样写其水质“其清则游鳞可数,其味则瀹茗增香。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天双。”趵突泉水是适合品茶的。朋友,当你游览趵突泉时,请不要忘记在临水建筑的泉畔茶室饮一杯茶。这正是——“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趵突泉水与杭州虎跑泉水和无锡惠山泉水齐名,世人称之为“天下三泉水”。朋友,当你在听泉观澜之后,再用趵突泉水沏一杯龙井茶,才能够领悟真正的趵突泉之美。
趵突泉池南岸的水榭,透花窗,长廊使你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观澜亭始建于一四六一年,取名观澜,典故出自《孟子》“观水有术,心观其澜”。朱熹注云:“观水之澜,则知其源之有本矣”。趵突泉为泺水之源,必然观澜而知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趵突泉作以下表述:“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趵突泉池之北是泺源堂,这是一组三进的建筑群,属明代建筑。原来是古代娥姜祠的旧址,原来奉祀的是大舜之妻及其两个女儿。泺源堂在金元以后改为吕祖庙,供奉道教新神吕洞宾。现在它的名字就叫泺源堂。堂前楹联,是选取赵 孟頫咏趵突泉七律中的颈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楹联由济南回族书法家金芬撰写。在泺源堂三进院落的墙壁上嵌着明清以来文人的石刻,其中有理学大师阳明派开创者王守仁的手迹。朋友,当你摩挲欣赏这些古代文学家的真迹之时一股思古之幽情会油然而生,会令你游览之兴致突然大增。
趵突泉西侧花墙子街有望水泉、登州泉等几处名泉。在明代,这里是大官僚殷士儋的园林,后来荒芜,改为莱园。清初诗人王苹曾筑屋而居,名为“二十四泉草堂”,所以他的诗集也叫做《二十四泉草堂集》。王苹是神韵派诗人,为王渔洋所推许,世人称为王黄叶,遥想当年,诗人王苹居草堂、听涛声、观泉涌、写诗词,那是何等的惬意,那是何等的快活。
趵突泉群,泉水众多,或喷涌而出,或冒出气泡,或汇聚为水潭,或蜿蜒流动,呈现千姿百态,表现出自然美与人工美浑然一体的结合。这不仅使济南人引以为荣,而且令许多文学家为之倾倒,他们面对趵突泉群,无不长吟短歌,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千古不朽的诗篇。
朋友,最后让我们以济南画家解飞卿的诗,作为本集的结尾:
羡杀济南山水好,
几时真作济南人。
4. 明前龙井茶诗句
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虞集(1 272~l 348年),元代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仁宗时,官拜翰林直学士,后领修《经世大典》。平生爱饮龙井茶,到过龙井茶区,对龙井茶历史、品位有相当研究,并留有诗作。诗中赞美龙井茶是“黄金芽”。元代茶人虞伯生在《游龙井》中写道“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檐莆中,余香不闻嗅,但见飘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煮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正是由于众多赞美西湖龙井诗句的出现,许多人都慕名而来,西湖龙井也变得越来越有名,当然,也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当你在品尝西湖龙井后,相信你会不由自主的爱上它的芳香,喜欢上它的独一无二,一定会被它独特的口感所吸引从此爱上它。
5. 明前龙井茶诗词
1.秋日游龙井宋代:叶绍翁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2.龙井试茶明朝·童汉臣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3.试茶明朝·陈眉公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4.寻龙井杨老唐代:刘长卿柴门草舍绝风尘,空谷耕田学子真。泉咽恐劳经陇底, 山深不觉有秦人。手栽松树苍苍老,身卧桃园寂寂春。 唯有胡麻当鸡黍,白云来往未嫌贫。
5.饮龙井明朝·孙一元眼底闲云乱不收,偶随麋鹿入云来。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推荐文章:
你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
静心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信阳毛尖茶价格高吗?一般多少价位?
叶黄还瞳茶在浙江瑞安哪里有,价格多少
荣成或者文登乳山哪里有夜店?谁知道。
碧螺春是属于什么茶?碧螺春茶叶特点是怎